明珠号

糖尿病:用6个方法调节心理状态,效果堪比降糖药,还免费

2021-10-17 15:26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这是前段时间认识的一位糖友发出的自我怀疑,据说他第一次测血糖并不算很高,空腹血糖只有7.2mmol/L,餐后血糖值为11.6mmol/L,糖化血红蛋白值为8.3%。

但是拿到检查结果后他就慌了,他觉得天都塌了,一方面“上有老,下有小”,家里资金不充裕,很是担忧;另一方面,自己是一个美食家,意味着以后很多东西都不能吃了。

检查后的一年里,他一边怨天尤人,责备妻子饮食照顾不周,一边胡吃海喝,在饮食方面毫无节制,情绪上波动也很大,也不去健康管理中心。

直到最近发现体重下降明显,小便也有异常,才终于肯在家人的陪同下来看病,但都还不愿意相信自己得了糖尿病。

其实,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糖友,在病情发现之初不重视,或是否认患糖尿病、忧虑未来、指责周围人、沮丧难过、无助等。

等到真正重视身体时,病情已经比较严重,甚至因为没有及时治疗和定期监测血糖,而诱发了并发症,悔之晚矣。

这都是患者不重视心理调节的缘故,调节好心态就是一剂免费的降糖药物,对逆转糖尿病有事半功倍的好处。

那么,糖友们该如何进行心理调节呢?下面给大家分享6个好方法:

1、金钱观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生活经验证实,钱确实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比如有钱人失恋了出去旅游一圈,购物一下,沮丧的情绪就能缓解不少。而穷人失恋了,只能正常上下班,然后晚上躲在被子里哭。

不少患者经济条件并不乐观,不是他们不想治,而是没钱治,得到确诊结果瞬间悲从心来。

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努力挣钱,有了钱就有了底气,可以选择更好的治疗方式。

当然,如果没有充裕的资金,我们也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血糖监测、运动、口服降糖药等院外治疗的方式控制糖尿病,千万别放弃。

2、正确认知

心理学上说,一件事对你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就看你如何看待它。很多人对糖尿病的认识还不足,存在很多误区,一被确诊为糖尿病就否定自己,丧失对生活的兴趣。

所以,接受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这有利于控制糖尿病,血糖控制好了,人的情绪也会平稳很多,同时当你对一件事有了掌控度,你就会更加自信,也就不会沮丧、抑郁了。

3、暗示调节

暗示作用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跟自己进行对话,比如安慰自己不要灰心、不要放弃、自己控制得很好等来缓解心理压力。

4、放松调节

通过对身体各部主要肌肉做系统放松练习,抑制伴随紧张而产生的血压升高、头痛以及手脚冒汗等生理反应,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焦虑情绪。

5、合理宣泄

情绪是用来调节的,而不是用来压抑的,如果糖友们有了负面情绪,可以通过写日记、痛哭或是向亲人、好友倾诉等方法来调节。

我个人非常喜欢写日记,因为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何必再把不愉快转移给身边的人呢?并且写日记也不用担心自己的事情被传播开来。

6、情志转移

当我们心情糟糕的时候,可以做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比如健身、唱歌、跳舞、旅游……

总而言之,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不要让自己的负面情绪放任自流,陷入更加沉重的悲伤中,即使是确诊患病,要记住,保持良好的心情,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和掌控自己的生活。

来源:搜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