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包袱”到“绿色财富”蜕变——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多赢

(3/4)
明珠号

从“生态包袱”到“绿色财富”蜕变——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多赢

2021-11-05 13:42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据了解,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年产农作物秸秆120—150 万吨,除实施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外,对市场销售的秸秆量约 50 万吨以上。为加强统一管控,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和增加农作物副产品附加值,今年,集团公司对农作物秸秆实行以产定销政策,通过公开拍卖农作物秸秆,逐步推进其规范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农作物秸秆亩产在 350 斤以下的,按保护性耕作要求,实行秸秆粉碎抛洒还田处理,达到防风保墒、养分还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农作物秸秆亩产在 350斤以上的,以施业区域为单元,以亩为计量单位,以农牧场公司为主体,对每个区域耕地生产的秸秆进行公开拍卖。

呼伦贝尔农垦特泥河农牧场有限公司供销部部长候福超说:“今年特泥河农牧场公司首次将秸秆进行竞拍,公司通过好粮网面向社会发布竞拍公告,线下实地验货,线上竞拍,签订合同,公平公正公开。通过竞标,全场大小麦秸秆实现网络销售。优质秸秆是发展养殖业的重要饲料,利用秸秆直接饲养牛羊,可以节省养殖成本,质量相对差一些的秸秆,可以销售给发电厂。通过竞拍,先后有18标竞标,大小麦秸秆最终以12—19.5元/亩的价格中标。今年,公司大小麦秸秆竞拍一项就增收近240万元。”

呼伦贝尔农垦莫拐农牧场有限公司今年首次举行小麦秸秆预售拍卖会,近7万亩小麦秸秆以每亩18元价格全部售罄。呼伦贝尔农垦莫拐农牧场有限公司商贸部部长 贾增光说:“原来公司以现场估价方式外包出售秸秆,但价格不高、收益较小、成交率较低,今年,公司将6个连队分为6个标位,进行秸秆公开拍卖,竞拍人选择自己意向的标位进行竞拍,标位一次性售出,经济收益大幅提高。”

作物秸秆打捆离田,充分捡拾了抛洒散漏农作物秸秆,不仅可以提高夏季农作物出苗率,还可以促进环境质量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秸秆综合利用、节能环保。困扎好的秸秆包可用于牛羊等饲料,或加工为有机肥料、生物质燃料等,实现资源的新一轮回收利用。

2021年,集团公司仅大麦、小麦和油菜作物秸秆产量预计达到47万吨,大麦和油菜秸秆全部还田,小麦秸秆产量约32万吨,通过商品化拍卖增收预计超过2000万元。

作者:王敏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来源:中国农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