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精准育出好麦种(科技视点·种业科技自立自强③)

2022-05-09 05:36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图为高德荣(左)和助手查看“扬麦33”田地。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供图

在江苏省高邮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小麦长势喜人,绿油油的麦苗生机盎然。

“这是我们科研团队16年持续攻关,在国内首次成功选育的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双抗’优质高产新品种‘扬麦33’,它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里下河农科所)小麦研究室主任高德荣说。

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啃下这块“硬骨头”

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世界性病害,也被称为小麦“癌症”,不仅会导致小麦大幅减产,还会产生赤霉毒素,严重危害人畜健康。数据显示,近10年我国小麦赤霉病5次大暴发,重发田块减产50%,甚至绝收,已成为粮食安全的一大威胁。

“在我国小麦种植区,普遍采用化学方法来抑制赤霉病的重发。有时施3到4次农药,仍达不到预期效果。”高德荣说。此外,农药的使用和残留,也会增加成本、影响生态环境。

突破关键技术,选育高抗小麦新品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上世纪90年代,中国工程院院士、里下河农科所研究员程顺和带领团队,育成了一批中抗赤霉病的大面积丰产小麦品种。其中“扬麦158”是当时国内外抗性等级最好的主推品种,有效缓解了赤霉病的发生。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小麦播期推迟等因素影响,赤霉病日益频发,中抗赤霉病品种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急需选育出高抗病小麦新品种。于是,高德荣带领团队下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传统育种模式主要依靠经验,能否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子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针对特定目标和性状改良,解决传统育种解决不了的问题?沿着这个思路,团队展开了艰苦的攻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