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南药扬四方 药食同源助养生
鸡肉、猪肉是中原地区常见菜品,来到岭南后,湿热的气候让客家人水土不服。于是聪明的客家人在鸡、猪等肉食材料中加入当地的中药材,并熬制成汤。在下火祛湿的同时,又让饮食更具营养。
“客家人从中原而来,将中原的药材文化与岭南土著的药材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客家中医药文化。”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肖文评认为,客家中医药文化之所以独具特色,与其南北相融的特色分不开。
“药膳文化可以说是客家人将南北中医药文化相融最好的例子。”肖文评说,客家人对中医药的信任和喜爱体现在人人皆有中药材基础知识上。“本地人说‘谁家没有几个防家看屋的偏方?’,说的就是不少家族有着祖传的中药治病秘方。”
迁徙岭南地区后,环境带来的困扰让客家人深知“治未病”的重要性,种植中草药也成为了客家人重要劳作内容。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植了各式各样的中药材,如野菊花、金银花、山药、佛手等中草药成为了村庄里一道亮丽风景,而路边地头的野草也可能是一味药。
根据《梅州科学技术志》记载,梅州地区拥有1800余种野生中药材,其中大宗药材748种;重点药材282种,占全国和省的普查品种的61%;珍稀药材20种。巴戟天、土茯苓、桃金娘、鸡血藤、益母草、艾草等是梅州客家人最常使用的中药材。
随着对岭南地区中药材种类及使用方法愈加熟稔,客家人种植生产出了许多全国知名的中成药,如双料喉风散、八宝惊风散、七厘散、六神丸等中药品牌远近闻名。
“在梅州,人人都能说上一两个中药材的作用。”梅州南药协会会长张京维介绍,在改革开放前,梅州许多村民靠采挖中草药变卖换取生活费,客家地区有着“中草药店多过米店”的说法。
依山而居
食药同用为客家人养生保健奠定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会 萧亚轩被狗咬后素颜晒疤!下巴布满增生伤痕,细胞坏死挖鼻孔都痛
-
人 实用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河南杞县送“技”送“资”到田间
-
药 总是反复发作荨麻疹,痒得受不了,要怎么办才好?
-
小 女人长期佩戴“金手镯”,对身体有哪些好处,医生说出实情
-
澎 医保谈判有何变化?集采会否扩围?医保局80条回复透露这些信号
-
人 心脏很精贵,但检查“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
蓝 医疗微观|九价 HPV 疫苗扩龄,大年龄段女性是否有必要接种HPV疫苗?
-
人 预防脂肪肝,这种运动最有效
-
儿 这种“鲜奶”喝不得!容易感染细菌不说,严重的还会影响发育
-
人 时刻保持战斗力 为社会筑牢健康防线
-
会 演员李心艾暴瘦110斤!近照瘦出锥子脸,肩膀突出全身无一点赘肉
-
雪 身上有这6个“特质”会促进肿瘤复发,赶快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