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和远方“美味”起来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山西多措并举推动非遗面食产业发展
让诗和远方“美味”起来

▲山西“飞车刀削面”在国外表演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朱萌 本报驻山西记者 郭志清
一碗热气腾腾、满嘴留香的面,是山西人难以忘怀的乡愁。头脑、刀削面、猫耳朵、抿尖面等丰富多样的面食制作技艺,也是三晋儿女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非遗项目。
51个非遗项目、400余家面食商家、全省11地市联动……近日,随着中国烹饪协会、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太原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中国非遗面食大会举办,在线下体验、线上销售、文旅消费券发放等多项举措下,山西的非遗面食焕发新活力。
助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中国非遗面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仅在山西,就有擀、擦、切、搓、压、剔、拨、揪、抿等20多种做面技法,1000多种面食。目前,抿尖面和猫耳朵制作技艺、太原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等8项传统面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44项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乔燕莉介绍。
2022中国非遗面食大会期间,中国非遗面食保护传承发展峰会、全国非遗面食代表性项目展示、中国非遗面食体验活动周、锦绣太原非遗面食月等活动同步展开。在非遗面食体验活动周,156家知名餐饮企业、220家餐饮门店联动,推出大众喜爱的51种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面食,还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方便市民参与其中。
清晨,去认一力饭庄“赶”一碗暖暖的头脑,中午去顺溜刀削面店体验一碗薄如蝉翼的山西刀削面,晚上到晋韵楼尝尝抿尖面,间隙还能买到太谷饼、郭杜林月饼、稷山麻花当零食,享受山西非遗面食的美味。此外,活动方还携手美团App,与山西省400余家非遗美食商家达成合作意向。在美团App内搜索“寻找非遗味道”,在列表中选择并下单,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山西非遗面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