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没有被夜宵 治愈的夜晚呢?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改造升级后,古城夜市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忙了一天,约上朋友,“走,咱们吃个夜宵去?”
古城夜市的温度,在夜幕降临下,在灯光点亮时,姗姗而起。每晚11时,一辆辆夜宵三轮车,载着一车的烟火气“突突”而来,将一方近600平方米的广场,张罗成城市的“深夜食堂”。
加塞在路边的小摊,仿佛把漳州最好的滋味和盘托出。一盘肥嫩多汁的生蚝、一份绵软鲜香的蹄花,再配上珍珠奶茶,夜宵的浓烈与自由,是三点一线的刻板生活里,给予舌尖最贴胃又贴心的慰藉。
在这里,摊主眉开眼笑地招呼来客,烤肉齐齐码在烤架上滋滋冒油,嘴上说着,手里忙着。伴着夜色与晚风,一伙人围坐摊桌天南海北唠嗑,即便白天遇到糟心事,“也没有什么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
闽南师范大学学生黄滢仍然记得,一次期末考结束后,深夜饥肠辘辘的她掀开了舍友的睡帘:“我们要不要去古城,吃个夜宵?”于是,一群人在尚凉的夜色里,在古城夜市边吃边逛。又捡一处小摊桌开始聊大学生活的迷茫和梦想,直到夜色朦胧发亮。“总觉得和这帮同学的感情,是从这顿夜宵开始的。”黄滢说道。
夜生活,不仅演化出这座城市独特的烟火气息,也带动着“夜经济”的发展,为更多个体经营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经营着一处牛排摊的杨军在升腾的烟火气中眯着眼,翻烤着牛排,身后的几张小桌满满当当坐着等候的食客。杨军原来是一家牛排连锁店的主理人,因为疫情,数家牛排店因入不敷出而歇业。半年前,他揣着煎牛排的手艺到古城夜市“试试水”,没想到生意特别好。在杨军的摊点上,同等质量的牛排只要门店近一半的价格,不少客人特意半夜光顾他的摊点,“一个晚上营业额能达到近3000元。”
来古城夜市出摊3个多月的柠檬茶摊主郑伟杰,平时还经营着一家实体店,晚上他“赚外快”到夜市卖起柠檬茶,“一晚上销售收入也有五六百元,来古城摆摊后月收入有了明显提高。”郑伟杰认为,夜市具有经济成本低、时间灵活的特点,随着职业和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夜市给年轻人就业创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