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圆“一种两收”儿时梦
“多亏了老曾上门服务,2019年我第一次试种再生稻亩产就达到了800多斤。”宽田乡山下村村民曾十月说,2010年5月,正值水稻分蘖抽穗的关键期,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导致他家2亩水稻受淹。待洪水退去,稻秆上沾满了泥巴,如不尽快处理,可能会导致颗粒无收。就在曾十月心急如焚之际,曾纪宇拄着拐杖来了,一步步指导他如何将稻秆上的泥巴冲洗干净,如何追肥打药,如何观察稻苗长势。由于“抢救”及时,早稻亩产不减反增,粗壮的稻蔸让再生稻长势良好,秋收时亩产达到了400多公斤。
“早年种双季稻,到了‘双抢’时,全家齐上阵还累得腰酸背痛。现在,我跟着曾站长种再生稻,降本又增收,儿子儿媳可以安心在外上班。”宽田乡石马村的肖大爷告诉记者,现在他和老伴种了3亩田,早稻收割后不用再耕田育秧、施肥打药,70多天就可收割,来年打算扩大种植面积。
旱涝保收,推广再生稻
不知不觉间,曾纪宇带领农户种植再生稻走过了14个年头。一路走来,虽然辛苦,但曾纪宇收获满满,成就感十足:2009年种植面积300多亩,平均亩产300公斤;2010年种植面积扩增到1000多亩,平均亩产提升到400公斤……2022年种植面积已达4000多亩,尽管夏秋季遭受严重旱情,但平均亩产仍达到600公斤。
随着曾纪宇不断地引进和改良新品种,宽田乡再生稻种植连年稳产增收。周边的黄麟、梓山、段屋、车溪等乡镇的农户也纷纷上门“取经”。在曾纪宇的大力推广下,目前于都县种植再生稻面积约1.5万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