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叙事医学如何更好地诊疗治病(大健康观察·聚焦叙事医学①)

2023-01-31 05:36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常务副院长商洪才——

叙事医学如何更好地诊疗治病(大健康观察·聚焦叙事医学①)

图为工作中的商洪才。

受访者供图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人文医学服务模式转变,医疗团队不仅要对患者的病痛做出回应,也应对其心理给予足够的关注。叙事医学的理念在中国不少医院已经推行多年,体现之一就是倾听患者心声,撰写叙事医学病历,又称“平行病历”——用非技术性语言叙写患者的故事和体验。

显而易见,这样的做法能够加深医患之间的互信。那么,叙事医学能否在中国实现持久发展呢?它到底能改变什么呢?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常务副院长商洪才,请他来答疑释惑。

再现疾病故事,反思医疗行为

记者:叙事医学这个概念是西方学者提出的,您可否具体阐释一下其内涵?它的本质是什么?中医是否有相应的理念可以与之承接?或者说中国接受这个概念有无传统作为基础?

商洪才:叙事医学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丽塔·卡伦提出来,是通过医生对患者疾病故事的关注,反思和再现所看到的及听到的,与患者及其家属产生信任与共情。

叙事医学和中医学的学科特点有诸多相似之处。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结合。中医学从整体看待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通过望、闻、问、切多个环节采集丰富的诊疗信息,包括涉及“无形叙事”与“有形叙事”的目光、身体、语言等全方位的交流,以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志及社会环境因素来指导中医个体化的临床诊疗实践。叙事医学是通过了解患者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来了解患者患病及诊疗过程,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并且强调对患者的共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