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非遗“四时润万物•节令养身心”系列活动启动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曹玲娟
东风送暖,大地复苏,2月4日,一场“立春话养生”的中医养生讲座和非遗灯彩传承人带来的“立春亮灯”兔子灯手作体验活动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行,拉开“四时润万物•节令养身心”系列活动的序幕。
据介绍,贯穿全年的“四时润万物·节令养身心”系列活动,由“应时养生习得苑”和“应时爱物工作坊”两大主题板块构成,呼应二十四节气。“应时养生习得苑”全年推出12场由中医名家带来的非遗中医养生讲座,引导市民“因时、因地、因人”进行身心保健。“应时爱物工作坊”则偏重非遗手工艺和民俗的体验,全年举办24次,由非遗传承人和非遗社区传习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探索岁时节令中美器、美物与传统技艺的魅力,传承富有东方美学的生活方式。
“应时养生习得苑”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市非遗保护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与上海曙光中医药研究发展基金会共同策划。首场讲座——《立春话养生,新冠“阳康”中医调治及自我康复管理》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膏方文化”代表性传承人余小萍教授主讲。借助中医“三因制宜”理论,以传统节气为突破口,“应时养生习得苑”将节气养生与非遗中的传统医药项目相结合,既推广科学的健康理念,又传播这些中医非遗项目中蕴含的文化价值,把上海的“坐堂名医”请到了公共文化场馆。

活动现场
在“应时爱物工作坊”,市民们可以在上海市群艺馆跟着非遗传承人和非遗社区传习老师,学习制作有着不同节气习俗和记忆的非遗小手工,如刺绣、制香品香、做柳编的小花器、做风筝纸鸢、编丰收手绳、做蝈蝈笼、植物印染画、做钩编的装饰、体验金属工艺等。4日当天,“江南灯王”何克明外孙女、虹口区灯彩非遗传承人韩凤来到现场教市民做兔子灯。韩凤说,每年的元宵节,不管生肖是哪个动物,我们的习俗是只做兔子灯。“今年恰逢兔年,点上兔子灯,更圆满了。”
2016年,由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