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莓成就大产业

工人正在采摘蓝莓。□ 本报记者 吴坤娱 文/图
在澄江,有一抹蓝,点缀在山水间,格外耀眼。
在每一个蓝莓基地,一串串犹如蓝宝石的蓝莓缀满枝头,摘一颗放进嘴里,汁水丰富、口感清甜。经过多年发展,蓝莓已成为澄江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为从源头治理抚仙湖径流区内的农业面源污染,2004年,澄江市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进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的蓝莓进行试验种植。从2004年初引进千株试种只成活两株,到现在的1.1万亩,历经近20年发展,蓝莓产业已成长为一个年产值约5.8亿元的新兴产业。
在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澄江市打好“绿色食品牌”,厚植绿色发展优势,把蓝莓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推进“一县一业”工作,不断提高蓝莓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蓝莓种植实现了从1.0版本向4.0版本的跨越,点燃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推动澄江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蓝莓种植渐成规模
近日,记者走进蓝莓种植基地,只见整齐排列的蓝莓树长势良好,一簇簇颗粒饱满、色泽纯正的蓝莓缀满枝头。成熟的蓝莓被工人们采摘、包装,通过冷链车发往省外。
今年春节期间,澄江市的蓝莓因成熟早、品质好,与其他地方的蓝莓错峰上市,因此每公斤批发价高达340元到360元,且供不应求,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澄江全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6.4℃,常年降雨量为900毫米至1200毫米,相对湿度达76%,常年日照时数2414.8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比较适宜种植蓝莓。”澄江市蓝莓办主任、科协主席阮洪林介绍,因早熟、高品质等特点,澄江蓝莓在全国市场中获得了良好口碑。市场上,澄江蓝莓要比其他地方的蓝莓价格高5元至20元,给当地果农带来了良好收益。目前,已注册了“澄江蓝莓”地理标志商标,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