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莓成就大产业
2004年,澄江市为化解农业经济发展与保护抚仙湖的矛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进蓝莓替代大水大肥的蔬菜,最大限度削减农业面源污染。2008年,澄江蓝莓第一次投放市场,就受到消费者青睐。多年来,通过政策扶持、不断引进新品种、更新种植技术等措施,推动了蓝莓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2018年3月,澄江市抚仙湖径流区5.8万亩土地由政府统一集中流转,发展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作物,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为蓝莓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统计,目前,澄江市有蓝莓种植户170余户、蓝莓种植企业6家,注册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15个、蓝莓种植合作联社1个、蓝莓种植协会3个、蓝莓加工企业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州(市)级龙头企业1家。
目前,澄江市累计种植蓝莓1.1万亩,实现年产值约5.8亿元,以鲜果销售为主,关联产品主要有蓝莓果汁、蓝莓酒、蓝莓果酱等。
从1.0版本向4.0版本迈进
“好品质不能只依赖先天条件,要想蓝莓持续保持稳定的品质,紧跟市场需求,就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去钻研和培育。多年来,澄江蓝莓种植技术不断升级,成立了蓝莓产业省级专家服务站1个,经常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加大新品种引进力度,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先后引进20多个品种进行试验种植,目前主要推广栽种的有4个品种。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引进新品种,不断更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种植。”阮洪林说。
澄江市近20年种植蓝莓的历史,经历了四个阶段,实现了从1.0版本向4.0版本的跨越。1.0版本是指2004年,引进种苗进行种植,品种单一,以传统的栽种方式种植,体量小、果形小;2.0版本,通过测土配方、改良土壤酸碱度,进一步提升了蓝莓品质;3.0版本,通过引入基质土,采用喷滴灌技术进行种植,实现果实大小均匀,市场反响良好;如今的4.0版本,则进一步改进了种植方式,通过设施化种植、精细化管理,实现无土、离地、全基质、全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蓝莓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结出的果实品质优异、口感上乘,而且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得到控制,亩产值由3.0版本的4万元提高到8万元至15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