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城关的小吃
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历史讲述:百越山
我是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才从乡下转学到三明城关,就读于朝阳小学(现今的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
在物资匮乏的20世纪70年代,孩子们的零食与如今截然不同。唯一相同的是,售卖的地点都在学校门口,是挑担的小摊,如今已换成校门附近固定的小店。印象最深的零食有两种:酸枣糕和炒锥子。
酸枣糕在我们孩子口中还有个不雅的别名,叫鼻涕糕。此名的由来,颇令人啼笑皆非,大约是孩子们的家长嫌酸枣糕不干净,吓唬孩子说,做酸枣糕的人不讲卫生,把鼻涕都揉到酸枣糕里。结果是,孩子们照吃不误,还把酸枣糕叫成鼻涕糕。
那时候的酸枣糕完全原汁原味。鲜酸枣用水煮开后,很容易就能去皮,然后用筷子搅拌,使果肉与果核脱离,最后把果肉均匀地摊在竹篾上,晾晒干后,就成了酸枣糕。能成为那个年代孩子们零食的主力,酸枣糕凭的不是几乎要酸掉牙口感,而是绝对的廉价,一分钱就可买一大片。
同样物美价廉的是炒锥子。
每到冬季,城关的大街小巷,都可见挑着担子、卖炒熟锥子的流动小贩,各个学校门口,更是卖锥子的黄金地段。记得在朝阳小学门口卖锥子的摊贩,用一小截竹筒做量杯,一分钱就可买一杯,放在衣服口袋里,边走边吃,宛若今天的人嗑瓜子一般。
酸枣糕和炒锥子,是那时的孩子用零花钱就可自主买到,但要买城关的街头小吃,大多数孩子的零花钱就无能为力了。
当年和现在一样,油炸食品都是孩子们的最爱,只是品种远没有现在丰富。我们一帮孩子念念不忘的是城关街头的油饼、油条和芋粿,其中又以油饼和芋粿尤具地方特色。
三明的油饼,和北方用面粉制作的油饼不同。而是用浸泡的大米磨成米浆,掺入葱花和盐,用一个小铁勺舀满米浆,放入油锅中炸,待米浆结壳鼓起后,形成的油饼会从勺子自然脱落,继续炸至两面金黄就可食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财 进医保的新药,却迟迟进不了医院,是什么阻碍了“谈判药”落地?
-
F 细数那些曾经让人颠覆三观的“控制饮食”大法
-
财 潜伏期最长45天!此地已出现5例,持续40℃高烧,多地疾控提醒
-
财 一款新药在美国试验被叫停,会被中国医保劝退吗?
-
生 特殊的干细胞移植,成功“治愈”一位艾滋病患者,世界第五位“治愈者”出现
-
人 新冠病毒抗体IgG阳性率近96%,专家:不建议过度检测
-
央 酒精对它无效!这种病毒进入高发期,中疾控最新提醒
-
蓝 抢完布洛芬抢奥司他韦,多地“流感神药”卖断货!药店趁机涨价
-
北 15岁男孩身高定格1米53,医生的话让人痛心
-
时 无法预防新冠!默沙东、辉瑞均宣告研究失败,国产特效药扎堆抢占700亿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