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脑卒中患者适合居家康复?建议了解下
中风患者的最终目标是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中风患者无法接受全面的康复治疗。家庭康复成为后期康复的最后希望。中风的后遗症将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只有坚持家庭康复才可以做好预防,防止并发症。

脑中风患者过医院救治幸存后,常遗留一些运动、感觉和语言等障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他们不可能在医院长期接受康复治疗,出院后进行家庭康复是一种有效的好方法。在家庭康复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重视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疏导
中风病人由于偏瘫或失语,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表现为抑郁、悲哀、自卑等心理状态,性格也变得暴躁。家属应多给予些爱心和理解,满足其心理需求,尽力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家人说话时尽量面带微笑,柔声细语,措辞谨慎。要给病人以足够的信心和力量。

脑中风康复锻炼宜早不宜迟
许多脑中风患者发病以后,自认为瘫痪就应当卧床,一切生活都由别人照顾,更不愿多锻炼。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偏瘫程度不严重,但依赖性强,早期不注意康复,到了晚期造成肢体功能严重障碍。临床实验证明,人体卧床静息二周,肌力会降低40%,并可随之发生骨萎缩、关节挛缩、直立性低血压和心脏贮备能力下降,还可能带来精神障碍,尤其老年患者更易发生这种废用性综合征。

早期康复锻炼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因此,脑中风康复锻炼宜早不宜迟,一般在患病后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稳定后,家属就可以为病人进行翻身、按摩及关节被动活动,直至主动运动恢复。接着可对病人进行床上移动训练、床上动作训练、起坐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等。
一旦病人具有坐位平衡能力,即可开始做从床上到轮椅上,从轮椅到床上的移动能力训练。再逐步进行步行、上肢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为日后站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意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它包括饮食动作、洗漱动作、更衣动作、大小便自理训练、洗澡、家务劳动及散步等,在训练中必须有人照顾。例如,家务活动(烹调、打扫卫生、照顾小孩和家庭事务的管理)、使用家中器具与装置(钥匙开锁、开关电灯、门窗、家用电器等)、交流技巧(利手书写、阅读、使用电话和录音机等)、乘坐交通工具和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等,同样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加强脑卒中患者的饮食调节
中风患者应遵循“三低二高二适”的原则,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膳食。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大量饮酒,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鲜鱼、鲜蛋、青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利身体康复。
饮食

同时,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因潮湿、摩擦等原因,皮肤容易发生褥疮。此时,应给予病人高蛋白饮食,特别是维生素C和鱼肝油、葡萄糖酸锌等,以促进伤口愈合。
要保证足量饮水。饮水不足则体内血液黏稠度会增高。晨起空腹饮一二杯白开水,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使血管扩张,以利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减少血栓形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