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关注湖北荆州洪湖市“山水工程”:水波漾 鱼藕香
“无风也起三尺浪,何况是汛期。”2021年夏天,乘船在湖上调研,“山水工程”设计方案负责人、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设计师张平对“洪湖水,浪打浪”有了切身体验。
持续高水位状态下,植被尤为重要。“在长江岸线和洪湖湖边种植防浪林、湿地植物等,构成一道立体生态缓冲带,可以降低浪涌对江湖堤防和岸坡的冲击,防止水土流失。”张平说,植被还能隔离水体污染物,改善了长江注入洪湖的水质。
为兼顾景观美学,张平团队选择莲花作为湖滨的挺水植物,其中一部分打算选用开花时间较长的外地品种。但项目沟通会上,湿地研究专家提出了反对意见。
“一方面,洪湖易遭外来物种入侵,为了保持生态系统安全稳定,不能引进外地生物。”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何海砚解释,“另一方面,洪湖流域生态环境向好,吸引了越来越多冬候鸟聚居,我们还要考虑到鸟类的习性。”经过论证,团队选择了本地原生优势物种红莲和白莲。
在洪湖市长江荆江段岸线生态修复工程现场,树木幼苗已经吐出新绿。施工人员正抢抓春季时间,力争完成防浪林树木栽植。
据介绍,洪湖市的防浪林是20多年前种植的,其中80%以上是意杨。意杨生长虽快,但易遭病虫害,且花絮给市民日常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受江水、湖水长时间浸泡侵蚀,部分林带老化严重,出现歪斜、断带现象。
设计团队将意杨更换为中山杉、重阳木等耐水性强、根系发达的树种,采取每公里一个种类的方式分段种植。“秋天,这些乔木的花、果、叶都是红色,那时这里将变成一条层林尽染的彩色景观带。”张平说。
泥、草、湖一体,重塑地形地貌,建设沉水植物种库
细雨飘飞,湖面上烟波浩渺;波翻浪涌处,时有水鸟掠过。
再次站在洪湖的湖心岛茶坛岛上时,村医谢爱娥感慨万千:她和丈夫上世纪90年代起就在洪湖上撑船行医,走过的水路长达8万公里。渔民转产上岸后,谢爱娥和渔民一起搬进了安置小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健 减肥不吃主食,这不是在减肥,而是在减寿
-
小 什么是作业治疗呢?作业治疗能给脑卒中患者带来哪些益处?科普下
-
健 云南一男子接种宫颈癌疫苗?男性打HPV疫苗有什么好处?
-
小 食用羊肚菌,会收获这些好处,建议学习下
-
健 五种高发癌症超一半患者发现就是晚期,恶性肿瘤早期警报信号要知道
-
小 为什么会出现溶晶痛?一文了解清楚
-
健 “阳康”后迎来过敏季,不少人这次过敏症状更加严重了?
-
半 花季少女命丧抽脂手术:揭开医美“飞刀”潜规则
-
生 冰箱里翻出20斤发霉食物!你家冰箱可能藏满了「霉菌」
-
澎 流感防护十问十答:甲流是什么,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何时就医、用药?
-
健 新生儿的哭声都代表了啥?
-
市 明天闰二月“双龙抬头”,牢记“吸龙气,吃3样”,民俗建议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