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味卤鹅 四海归潮
卤鹅的兴起,与潮汕民间盛行的祭祀民俗关系密切。时年八节,很多农户会在家里“起卤钵”。张新民介绍,在节后的好些日子里,卤钵的作用有点像现代的冰箱,可以不断用它卤制保存那些已拜祭过的供品,包括仅用白水煮熟的五花猪肉、猪脚甚至肥鸡;也可以对那些吃不完的卤鹅、卤鸭进行翻火以便存放。等到这些祭肉吃得七七八八,又可将煮熟的鸡蛋,比较便宜的肉皮、腐竹、豆干甚至猪血加进去。卤钵若是照看得好,每天能够煮开一次,不让卤汁变质,吃上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都不成问题。
潮汕人喜好鱼、虾、蚌、蛤及蚝生、虾生之属,所食大半取于海族,且不排斥生食,饮食习惯同时具有海洋文化的特征。因而较之其他地域,潮州菜更为追求食材的新鲜和原汁原味。张新民曾在一次采访中声称,潮州菜里面食材的重要性占到七成以上。这一论断对于潮汕卤鹅来说可适用?
“潮州人讲‘一鲜二肥三当时’,关注食材的新鲜度、肥美度以及是否应季。鹅当不当时,对卤鹅的风味也有影响。”张新民提及,七成是综合考虑海鲜、肉类等菜肴在内的笼统说法。传统中国菜对于食材的要求其实不算高,主要通过刀工、烹饪提升其风味,食材的重要程度在五成左右。而对于部分需生食的海鲜,食材的重要性就上升至八成以上。
鹅因缺乏汗腺,羽毛又较厚,夏季天气炎热时,常常呼吸加快,食欲减退,生长质量、产蛋数量均受到影响。“养殖狮头鹅时,区分头茬鹅、二茬鹅的原因正在于此。不当季的鹅不够肥美,此时鹅毛尚嵌在肉里,很难处理干净。”张新民坦言,鹅的新鲜度也非常重要。倘若使用冻鹅或除狮头鹅外的鹅种进行卤制,最后成品风味也与正宗潮汕卤鹅大不一样。
鹅踪
从中土到南洋
狮头鹅原产于潮州饶平浮滨镇溪楼村。然而,究竟何年何月开始饲养,却有不同说法:一说早至明嘉靖年间,一说晚至19世纪60年代。鹅在潮汕大地上的踪迹实可分为三脉:养殖狮头鹅成一脉,与鹅有关的民俗为一脉,卤制狮头鹅又是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