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走红 乐享实惠更应关注舌尖安全
本文转自:京九晚报
这两年,临期食品突然火了起来,走在商场里,处处都有它们的身影。所谓临期食品,也就是距离过期时间较短的食品,价格却比正常日期的同类食品低了不少。这也变相反映出人们对保质期的要求往往是极高的。
但过期真的如此可怕吗?一包薯片在到期那一天的24时之前吃,和24时之后吃,就会有本质的区别吗?这些临期食品能吃吗?
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学硕士、河南立敏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向阳。
保质期,“保”的到底是什么
郑向阳说,在这里要明确一下,我们担心的“过期了能不能吃”中的“能不能吃”往往是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即过期了的食品,吃了会不会对人体有害。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一些食物,过期了绝对不能吃,比如鲜奶、鲜肉这类需要冷藏储存且保质期极短的。
很多人可能都会有相似的体验,同样是肉类,冷藏的就比冷冻的贵。而牛奶里,新鲜的牛奶也总是比保质期长的好喝。这是由于生鲜类的食物减少了保鲜技术的介入,往往更容易保留原有风味,也因此必须采取成本更高的冷链等方式储存。但这也就意味着,它们滋生细菌的可能性要远超其他食品。如果不尽快吃完,不但口味和营养会大打折扣,安全系数也会大幅降低。
其实,保质期这个概念的最初设定,就是为了安全起见。不过,对于许多商家而言,为了规避风险,也为了商业利益,它们通常会把保质期的标准抬高一些。像薯片之类保质期长达一年的膨化食品,其实在生产过程中就已经用了比较严苛的防腐工艺,减少了细菌入侵与滋生的可能。
商家设置的保质期,“保”的不仅是安全性,还多了“风味”与“口感”。毕竟,薯片作为零食,吃的就是美味以及脆爽的口感。如果薯片一买来就是软的,就算没有安全问题,想必你也会直接拉黑这个品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