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检查中免疫组化的意义
本文转自:商丘日报
在我国,免疫组化在病理检查中的应用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外科病理的发展及精准治疗的需要,免疫组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地位越来越重要。免疫组化主要用于病变良恶性判断、组织来源分析、免疫治疗相关的伴随诊断,靶向检测、病原学检测、内分泌激素受体检测等。
譬如,乳腺癌中的免疫组化: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相关)、Ki67(增殖指数),组成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重要依据。根据不同的免疫组化表达情况把乳腺癌分成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阳性型以及三阴型;而不同的分子病理类型预后和治疗也不相同。如果不做免疫组化就没法进行正确治疗。当然,乳腺癌病理诊断常用的免疫组化还包括是否浸润的标记P63.CALP,以及组织学分型常用的CK5/6、EGFR、E-cad、P120、Syn、S100等标记。而对于来源不明的转移癌,我们常用一堆标记寻找组织来源,如肺的标记TTF1、前列腺的标记PSA等,以及包括CK7/CK20/Villin/SATB2等多个指标用于区分转移性腺癌来自消化道还是女性生殖系统等。免疫组化还可以用来病原学检测,CMV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HSV、幽门螺旋杆菌HP、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
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方兴未艾,这离不了根据免疫组化做出的伴随诊断PDL1、MMR等。淋巴结肿大是不是淋巴瘤?我们常用B细胞、T细胞标记及生发中心等先区分不同区域细胞构成类型,然后根据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作出病理诊断,大多数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需要免疫组化帮助作出病理诊断。现在,我们几乎每批病理检查都需要加做一些免疫组化,疑难病理诊断更是离不了免疫组化,而不是加做免疫组化意味着病情多严重。免疫组化不仅用于常规病理、细胞病理,术中冰冻病理也开始用免疫组化技术了,这使得病理诊断更准确更安全。
虽然临床病理科发展到了分子病理时代,但免疫组化的作用没有萎缩或被取代,相反又得到了发展和扩大。免疫组化的应用使病理诊断更精准,更科学,已经成为各家医院病理科的标志性技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人 新变异株是否会突破免疫屏障?当前疫情防控热点八问八答
-
小 有痛风,觉得脚酸胀,能用热水泡脚吗?一文解答
-
澎 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是否能注射疫苗?需注意什么?儿科医生解答
-
每 结直肠癌术后进食四大要点
-
新 不想被盯着看,她们决定去女子健身房
-
凤 孙俪否认自己眼睛大是得了甲亢:是从小就大的
-
人 “新冠第二波自救手册”在网络流传,专家:非常不靠谱
-
盖 博主周六野自曝患病,因前男友长六颗子宫肌瘤!呼吁女生爱惜自己
-
健 男人容易胖肚子,女人容易胖屁股,该如何减肥?
-
澎 32岁女子患乳腺癌,38次放化疗后保住乳房并诞下龙凤胎
-
新 新研究:生理压力导致的加速衰老是可逆的
-
英 美国网女红想整成三围逆天版卡戴珊,最近一次整形手术后意外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