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武艺做面食
本文转自:太原晚报
十八般武艺做面食
郝妙海 我的家在太原市西南的晋阳湖畔。由于地理、气候及耕作习惯的关系,家乡人和全市、全省的大多数人一样,对面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青睐和依恋。经成百上千年的积淀,家乡的主妇们,凭一双巧手,可以将一掬面粉、一块面团,轻松地做出千般花样来。使旧日艰难枯燥的日子,多了一些温馨,多了一些滋味,多了一些期盼;也使今日的农家餐桌,多了一点色彩,多了一点开心,多了一点享受。
家乡人做面食,可说是十八般武艺,般般可用,样样精通。且听我给大家慢慢捋捋。
剔
剔拔股,是家乡的特色面食之一。旧日,由于条件所限,做剔拔股,用的全是掺了榆皮面的茭子面(红面)。而那时,红面剔拔股,曾是家乡大多数人家通年午餐的唯一可选。如今,剔拔股虽仍在吃,但已全是白面了。
做剔拔股,关键是剔,需两件专用工具:一件是剔拔股板子,铁木均可。铁制的,家乡人也叫(大)铁匙(sī)儿。铁匙儿,前方后圆,约4寸宽,后面有个尖尖的尾巴弯起后,安一截短木柄供把持。另一件,叫铁筷子。铁筷子比普通筷子长一些,前端细而尖,后端稍粗,便于手持。操作时,将面铲一团置于铁匙儿上,用铁筷子擀压成薄饼。然后,将铁匙儿架到锅沿上,用铁筷子将面从前端剔成筷子粗细的面条拨入滚水锅中。这种剔拔股入锅即熟,捞出后浇上调和、菜卤即可食用。
压
在家乡,有一种叫河捞(饸饹)的面食,是压出来的。由于其红面、白面都可制作,且加工方便快捷,故除家庭食用外,还曾是公共食堂以及饭店的当家面食。
压河捞,需有一种专用厨具,叫“河捞床子”。它视用餐人的多少,可大可小。它有四条腿,可将床子架空在锅的上方。横梁是一根方形木头,中间开一个上下通透的圆筒形孔,孔的底部固定一块钻有众多小眼的铁皮,与之配套的木活塞随上面压杆的起落可进入圆筒内上下运动。将面团填入筒内,利用杠杆原理压下活塞,面经挤压即通过铁皮上的眼后成细长条落入锅内。 (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