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肠癌源头防控论坛举行 专家共话肠道微生态医学建设
肠癌切除手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存率,但这种手段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上解决肠癌高发的问题。并且肠癌手术给患者本人和家庭,甚至是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亟需找到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来控制肠癌发展、减轻负担。
近年来,研究注意到肠道菌群对胃肠道肿瘤术后的影响,包括手术应激、术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均能破坏人体消化道菌群的平衡,容易导致患者术后肠道屏障受损、肠源性感染,进而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
因而,调节肠菌群分布、保护肠道微生物屏障,有效减少炎症反应成为促进患者恢复、改善其预后的关键因素。pagebreak

南昌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教研室负责人 陈廷涛:
研究结果表明,酪酸梭菌可以促进肠道益生菌的增殖,抑制肠道内致病菌和腐败菌的生长繁殖,从而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减少肠毒素的发生。酪酸梭菌产生的丁酸盐也是肠上皮组织细胞再生和修复的主要营养物质,其活性不受胃酸和胆汁酸的影响。研究发现口服酪酸梭菌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加体内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 A和IgM的含量。
此外,酪酸梭菌被证实可以增加双歧杆菌的丰度,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前不久进行的含酪酸梭菌的疗效实验结果表明,酪酸梭菌能显著降低小鼠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1b、白细胞介素6和TNF-a表达,显著提高小鼠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和营养指标(白蛋白和总蛋白)。
现有的国际医学研究结果表明,益生菌数量下降、有害菌增殖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这些有害菌成为优势物种之后,会导致肠道免疫紊乱、肠道炎症和其他肠道疾病,更进一步会诱发息肉从生、恶变为肠癌。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酪酸梭菌在消除肠道炎症、营养恢复受损肠黏膜、抑制肠道内致病菌和腐败菌的生长繁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pagebreak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