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防心源性猝死 六大信号要警惕

2023-05-18 11:49 来源: 文汇报 作者

年轻人,请保护好你“珍贵的两室两厅”。

日前,又传来青年演员突然去世的消息,年仅25岁的生命突然定格,旁人听了唏嘘。媒体报道称,死因是过劳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也有传言称是新冠痊愈后不久饮酒加健身后疑似引发“心肌梗死”。虽然未公布具体死因,但从目前已知的信息可以明确的是,这又是一例年轻人心源性猝死的病例。

到底什么是心源性猝死?有哪些致病原因?猝死前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在理解这些知识前,我们先对心脏有一个大概了解。人的心脏大小犹如本人的拳头,由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4个心腔组成。构成4个心腔的腔壁由心肌组成。房间隔分隔左右心房,室间隔分隔左右心室。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有三尖瓣,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有二尖瓣,相当于房间的大门,控制着血流的方向。通过心肌的收缩与舒张,实现心脏“泵”的功能,促使血流沿“右心房-右心室-肺循环-左心房-左心室-体循环”的顺序流动,实现全身营养物质、氧气、代谢产物的交换。也因此,这个心脏结构被称为身体里“珍贵的两室两厅”。

年轻人容易心源性猝死?

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时间限定为发病1小时内。通常发病前很少有明显的症状或前兆。心脏疾病引起的猝死称为心源性猝死,是最常见的猝死原因。

总体来说,心源性猝死中,90%的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并没有严格科学证据能说年轻人容易心源性猝死,但对于4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言,心源性猝死的病因组成会有所不同。这其中,70%为结构性病变,包括冠心病、心肌炎、结构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等),另有30%通常由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称为“心律失常性猝死综合征”(SADS),这部分患者往往尸检也难以明确具体病因。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