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绘就 乡村新图景
打造花卉苗木等品牌名片
步入广州松园宾馆,罗汉松、雀梅等瑞岭盆景,虬曲多姿,苍古矫健,巧妙精致点缀着岭南园林;走进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当中式建筑遇到岭南盆景,一步一景,俨然成为一道独特景致。
今年以来,产自花都的代表性岭南派盆景,悄然走进国际“大会场”,惊艳亮相、引人注目。
在花都瑞岭村,家家栽种花木,户户蟠扎盆景,村里80%以上的村民从事盆景产业,90%以上的土地用于种植盆景,盆景种植面积超万亩,年产值超3亿元,瑞岭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岭南盆景之乡”。所在的赤坭镇盆景种植面积超5万亩,全产业链年产值超10亿元。
从田间地头走向国际舞台,“小盆景”做足了“大文章”。这些年,花都区深挖赤坭镇的百年盆景文化底蕴,引领盆景产业升级转型,全力打造岭南盆景小镇。赤坭镇党委书记赵超文表示,村民逐渐从“种植能手”向“盆景工匠”转变,从卖树胚树材向卖盆景转变,从线下销售向线下线上结合转变,百年传统盆景产业焕发新机,小盆景、微盆景逐渐成为富民兴村的大产业。
花都,以花为名,因花而美,因盆景而秀。当前,花都区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擦亮“花卉之都”品牌,通过实现花卉产业与乡村风貌的有机结合,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
以花卉、渔业两个省级产业园建设为契机,花都立足优势集中力量发展特色农业,带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花都蓝莓、西洋菜、加州鲈鱼、彩虹鲷、无花果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获评以瑞岭盆景为主的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花卉种植面积10.33万亩,产值30.87亿元、占广州市的三分之一以上。
五谷丰登的农业产业不仅是山水的馈赠,更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绿沃川智能蔬菜工厂集合自动化作业、智能化控制、无土化培植等多重技术功能,蔬菜年亩产量20—25吨,空中草莓年亩产5—8吨;恒泰公司推广气雾栽培技术,蔬菜瓜果年亩产量、产值为传统模式的5倍以上;悦业、大疆渔等使用生态水基、陆基循环水养殖技术,亩产量提高6—7倍,节省饲料成本6%以上;五龙岗公司研发人工智能“芯片鱼”技术和流水式智能控温控速孵化系统,鱼苗孵化成活率提高50%以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