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期卧床的人,更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分析下

2023-06-01 23:56 来源: 小肆说健康

对于血管血栓,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但是对下肢静脉血栓是不太了解的。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被誉为“沉默杀手”,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都很高,尤其是致命的肺栓塞,所以需引起重视。

下肢静脉血栓有多危险?

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潜在的致死性疾病,它的危险性是堵塞全身各处的血管,特别是当栓子回流时,会堵塞肺动脉或肺支动脉,造成肺梗死,加大抢救难度,引起70%患者的死亡。而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1~2年,逐渐出现肢体疼痛、肿胀等症状,在这些病人中,有5%-10%的病人会发生静脉性溃疡,这会对他们的活动和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什么长期卧床的人,更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长期卧床会引起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这是因为身体在不活动状态下,血液流动速度减缓,从而导致血栓的形成。

首先,长期卧床会导致下肢肌肉处于不活动状态,而肌肉的收缩能够帮助推动静脉内的血液向心脏运输。因此,肌肉一旦不再活动,血液的流动便会变得缓慢,甚至停滞不前。静脉内的血液很容易凝结成血块,形成下肢静脉血栓。

其次,长期卧床也会使下肢静脉受到压迫,进一步加重血液流动的困难。在卧床的过程中,由于身体重力的影响,静脉血管内的血液会集中在下肢,造成了下肢静脉压力增大的情况。当血流速度降低时,比如说长时间保持相同的姿势,静脉内的血液会因为压力、流速等原因而凝聚成血块,形成静脉血栓。

此外,长时间的卧床状态会引起身体出现负荷过大的情况,会导致心脏和肺部的功能受到影响。心脏和肺部的功能降低会造成静脉内的血液回流减少、淤积加重,从而进一步增加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如何预防静脉血栓?

1.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

长期卧床的人体内水分较少,血液黏稠度较高,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因此,长期卧床的人应该注意多喝水,每天至少要喝8杯水。如果患有心、肝、肾等疾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饮水。

2.避免久坐久站

长期卧床的人应该经常转换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尝试坐起来,或者轻轻按摩双腿,帮助血液循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下肢运动,如踢腿、转动双脚等。

3.穿着合适的袜子

长期卧床的人应该选择压力袜,帮助提高静脉回流速度,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选择袜子时要注意尺码是否合适,不要穿太紧或太松的袜子。

4.坚持按摩

长期卧床的人可以请家人或专业的按摩师对双腿进行按摩,帮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按摩的时间和强度应该适中,避免造成过度压迫或损伤。

5.注意饮食营养

长期卧床的人应该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同时控制盐分和油脂的摄入。还可以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燕麦、蔬菜、全麦面包等,帮助预防便秘,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总之,长期卧床的人应该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久坐久站,穿着合适的袜子,坚持按摩,注意饮食营养等方面的预防措施,帮助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同时,如果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变色等症状,应该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