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养“蛭”志生金

2023-06-02 03:04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在亲人的支持与祝福中,刘宏的水蛭养殖2012年6月正式起步。他投入4万元建起养殖场,从此把这里当成“新家”,每天都要围着它转几圈。苍天不负有心人,当年就小赚了1万元,虽然数额不大,但养殖经验比收益更重要,他暗暗欢喜。

在父母的鼓励下,2013年到2014年,刘宏通过借贷等渠道筹集了30万元,将附近村民空闲的田地陆续租赁下来,养殖规模扩大到40亩。

创业规模大了,经营的压力也一下子大了很多。一次,由于他低估了水蛭食量,导致螺蛳供应不足,他急得顾不上带换洗衣物,四处寻找货源,奔波了三四天,最后终于在南京、高淳螺蛳交易市场找到合适的货源。

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有那两次水灾。

一次是2014年7月,山洪冲毁过半的养殖田。眼看几十万元的投入就要打水漂,父亲急得脸煞白,母亲嚎啕大哭。刘宏心提到了嗓子眼,他和父母从凌晨5点忙到深夜11点,连续数天泡在水田里。父母累倒了,双双发起高烧,拖着病体着急下田,被乡亲们劝住。第二天一大早,大伙扛着锄头、铁锹、钉耙,帮着忙了整整一天。刘宏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那一年,山洪虽然导致近60万元的损失,但乡亲们帮他挽回了300多万尾幼苗,再加上行情大涨,当年他赚到了足足70万元。

还有一次是2016年,洪水差点冲垮河坝,他当时正在外地采购螺蛳,幸亏邻居帮父亲一起打桩加固才避免了重大损失。

那时候,邻居们总是说:“喂螺蛳需要很多劳力,你刚创业,哪里付得起那么多人工钱。有什么事尽管说一声,不用付钱,我们来帮你。”每每回忆这些,刘宏都忍不住红了眼圈。他暗暗发誓,不仅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还要带领乡亲们一起走上富裕路。

传经录

远山飘浮着团团絮云,气温升到了30度。烈日下,佳山村委会屋后,刘宏正在指导工人为网箱覆盖防晒网和防鸟网。工人不解:“这东西有什么用?”他耐心地解释:“铺上这些网,高温时水蛭就不会被热死,还能避免飞鸟吃水蛭和蜻蜓点水产卵,因为卵孵化幼虫后,幼虫也会吃小水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