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村定制”破解农村污水治理难题
本文转自:泰安日报
我市因地制宜不断探索治理新模式
“量村定制”破解农村污水治理难题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李皓若
浑浊的生活污水经过收集纳入污水管网后,村内环境焕然一新,令人欣喜的场景正出现在泰山区省庄镇西苑庄村。“以前废水没地方排,只能随便倒,夏天一热不仅有味还生蚊虫,自从纳入管网,现在家里洗菜水、洗衣水、厕所污水都有了去处,村里空气清新多了。”西苑庄村村民李海峰说。
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按照“整县推进”的思路,加快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2022年底,全市3339个行政村中,2150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治理率达到64.4%,肥城市、岱岳区被评为山东省“整县域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打造区域,治理工作成效明显。
按照“低成本、易管护、效果好、群众认可、就近就农实现资源化利用”的总体思路,我市不断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目前,主要采用分散处理就地利用、纳管处理、建设污水处理站和集中拉运4种治理模式,根据每村情况因地制宜,精准治理。
因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具备纳入城镇污水管网条件,西苑庄村投入100余万元,对全村进行了生活污水改造施工,采用纳管方式收集污水。“现在全村生活污水已全部纳入污水管网,由泰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省庄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洪同同说,针对道路重复开挖问题,他们将自来水工程、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和农村道路提升工程共同施工,协调推进,避免了重复施工建设,节省了资金,得到了群众认可。在建设中,对于平原地区坡度小、管道容易堵塞问题,村内在每户洗手池和拖布池安装统一的过滤网、出水口处安装新式滤油桶、主次干道新建观察井,采用三级过滤的方式防止管道堵塞。后期管理维护方面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全村分为4个网格,村委会主任担任总网格长,各分网格长带领党员、志愿者和公益岗人员定期清理滤油桶、检查观察井,保证管道长效使用。
在邱家店镇中郭庄村,古道、古宅、古桥、古树随处可见,农耕文化气息浓郁,乡间小路上,两间茅草屋与村庄景观融为一体,走进屋内却另有乾坤。“屋内是污水处理站,针对村内打造乡村振兴农耕园景区这一特点,我们将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景观化处理,达到整体环境美观一致的效果。”相关人员介绍,过去村内的污水直排或与雨水混合后排入河流,影响河流水质,为解决这一问题,村里建设了景观式污水处理站,全村大部分生活污水均通过管网收集到这里,进行集中处理后作为河道的生态补水。但个别地方因为地势条件,敷设管网代价较大或有难度,则采用1至5户建设微站方式进行分散处理,微站采取太阳能供电,减少后期运维压力。通过污水站集中处理和微站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村内污水全治理的目标。
一座座污水处理站建成投用、一个个污水管道纳入管网,有效减少了污水排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