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绑卸包袱 实干劲头足
本文转自:黔南日报
黔南州为村级组织明责减负增效
松绑卸包袱 实干劲头足
吴叶柳 谢小杭
查看作物长势,解决生产问题,开拓水果市场……初夏时节,贵州都匀市匀东镇坝固村花果飘香,村干部们虽然忙碌,却干劲十足。“现在少了很多开会、填表、上报资料的任务,我们有更多精力抓产业,今年已经把车厘子卖到了北京、广州等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华胜满是欣慰。
无法胜任的工作、反复折腾的事项、随意摊派的任务,一度让基层干部不堪重负。聚焦问题,去年11月,黔南州总结运用蹲点调研成果,出台三方面十条措施,为村级组织减负松绑、提能加劲。
“减”什么?“调研发现,村级事务过于繁杂,‘多事、多牌、多表、多会’。”黔南州委组织部分管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从问题出发,黔南州梳理出机构牌子、会议报表、调研督查三个维度,并对症下药,清减“瘦身”。比如明确每个村只设1个综合服务窗口,只悬挂6块标牌标识;推广全省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填报平台,清理低效泛滥的APP、工作群;实行到村会议限额管理等。
“‘瘦身’之后我们村悬挂的机构牌子减少15块;取消表格台账约58份,减少近五成;各类会议从每月13次减少为4次,村里负担减轻,村干部工作更积极。”福泉市马场坪街道黄丝村党委书记袁怀龙说。
怎么“减”?州级牵头抓总,县级统筹调度,乡镇归口管理,多级联动严把村级事务入口关。健全“两委一队”分工协作机制,制定村级组织主体责任、协助办理事项和负面事项“三张清单”,明确村级职责,优化网格设置,提升工作质量效率。
“以前村干部忙起来就找不到人,现在经常上门走访。这段时间干旱缺水,他们很快组织了拉水灌溉。”坝固村村民詹吾祥看在眼里。坝固村是个大村,辖37个村民小组,却只有11名村干部。镇里明确包村领导,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网格员各负其责,还将原来16个网格调整为26个,治理触角更灵敏,反应更迅速。
为了推动村干部更好地干事创业、担当作为,黔南州强化保障激励,加大干部、经费、资源下沉到村力度,还探索提取当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生产经营性纯收入的10%—30%,用于村干部奖励。
“预计今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将达到100万元以上,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村干部和能人能拿到更多奖励。”三都县普安镇阳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石元品信心十足。枇杷种植、汽车租赁、山泉水销售、菜籽油加工,如今,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带动村里的业态越来越丰富。
卸下包袱,鼓足干劲,“靠作风吃饭、用数字说话、凭实绩交卷”的氛围日益浓厚。2022年,黔南州全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4.35亿元。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