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动鲍鱼“游”到寻常百姓家
过去5年,该团队培育的新品种已累计推广养殖7.76亿粒,覆盖福建省主要鲍养殖区,创经济效益53.5亿元。绿盘鲍、西盘鲍等新品种的产业化应用,有效解决了我国南方鲍养殖夏季高死亡率的问题,不仅打破了国内大规格精品鲍鱼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填补了国内大型高端鲍养殖品种的空白,改变了行业的格局,还创建了国内精品鲍产业链,推动鲍鱼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设在山东省荣成市的国家海产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合作,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6代选育出的耐低温品种皱纹盘鲍“寻山1号”,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在相同养殖环境及北方养殖条件下,与普通养殖的同龄皱纹盘鲍相比,18月龄鲍壳长平均提高18.7%,且能每年均在荣成越冬,适宜在北方海区长年养殖。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游伟伟认为,鲍鱼育种未来的方向在于效率与品质,食物转化率、胶原蛋白与糖原含量都更优的新品种是产业未来的需求,品种创新要跟上这一趋势。
鲍鱼做成预制菜 消费场景拓宽
今年,“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预制菜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食品工业、餐饮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蔡永峰表示。
鲍鱼最开始的定位是高端食材,沿海地区的家庭会有进食鲍鱼的习惯,内陆地区消费鲍鱼的场景一般为高端酒店或餐饮店,消费场景受限。随着鲍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原料价格下降,吸引了更多的家庭购买,但鲍鱼在C端的渗透率仍然有提高的空间。
一粒鲍鱼,如何更好地进入寻常百姓家?源丰海科营销中心总经理裴大伟表示,鲍鱼的烹饪相对来说较为繁杂,不像对虾等水产简单焯水即可,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鲍鱼进入家庭这一巨大消费场景,而鲍鱼预制菜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消费者只需要简单操作,就能够享受到营养美味的鲍鱼。
厦门市岛之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文美表示,目前国内鲍鱼消费仍旧以活鲜为主,多数加工企业规模不大,技术研发力量薄弱,生产的鲍鱼产品欠丰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预见鲍鱼冻品和加工产品将成为未来鲍鱼消费的主流。
“有潜力”是所有业内人士对鲍鱼产业未来发展的共识,如何挖掘潜力是一个大课题。“未来鲍鱼还有10万吨的消费增长空间。”吴永寿相信,“家庭消费的占比将从现在的10%提高到50%。”
“衡量一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是能耗。”吴永寿说,在饵料转化率上,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下一个10年,鲍鱼产业要在品种改良和饵料产业上找提升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财 发烧、流鼻涕、喉咙痛,但不是新冠!又一种呼吸道病毒在美国肆虐
-
小 吃鸡肉时,也要避开这四个误区,当心伤身!
-
八 新冠感染高峰又至,但人群感染率未知,每过半年就要感染一次吗?
-
小 吃红枣等于吃“毒药”,红枣到底能不能吃?吃法很重要
-
财 基层医院也开始采购高端医疗设备了
-
小 女性喝咖啡,究竟是“加速衰老”还是“延缓衰老”?了解下
-
财 3.2亿元反垄断罚单,能解多少“短缺药”的燃眉之急?
-
小 红薯可消灭98.7%的癌细胞,是真的还是假的?一文了解下
-
财 XBB占比超90%,“二阳”疫情还将持续
-
关 自制清汤锅底这样选择
-
深 救命啊!怎么才能让蚊子去咬别人?
-
小 山东人的身高全国最高?除了遗传基因,也与3点饮食习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