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动鲍鱼“游”到寻常百姓家
本文转自:中国食品报
家庭消费占比将从10%提升至50%
科技推动鲍鱼“游”到寻常百姓家
30多年来,我国的鲍鱼养殖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鲍鱼养殖大国,年产量超20万吨,占世界鲍鱼养殖总产量的90%以上。“南北转场”鲍鱼养殖模式不仅缩短了鲍鱼养殖周期,而且提升了养殖效益。
通过科研攻关培育出高产、抗逆、优质的新品种鲍鱼,更是推动了鲍鱼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近几年站上风口的预制菜产业也为鲍鱼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让鲍鱼这一海味珍馐从高端餐饮渠道“游”向寻常百姓餐桌。
鲍鱼如“候鸟” “南北转场”增效
鲍俗称“鲍鱼”,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原始腹足目,鲍鱼科。它身体一面是平滑的肉,背的一面有壳。因其壳向右旋,扁平如耳状,又被称为“海洋的耳朵”。《中国鲍鱼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3—2030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鲍鱼是传统名贵食材,经济价值高,随着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的发展,现今超过95%的鲍鱼供应来自水产养殖业。全球主要鲍鱼养殖国家中,中国是最大的鲍鱼养殖国之一,鲍鱼海水养殖面积总体呈现增长态势。2015—2021年,我国鲍鱼海水养殖面积由13672公顷增长至15176公顷。
《报告》显示,自2006年以来,福建等南方海区由于鲍鱼制种成本低、养殖海区环境条件优越,已经逐渐替代大连、山东,成为鲍鱼养殖产业的重心。2021年福建鲍鱼产量为172413吨,占全国鲍鱼产量的比重接近80%。
随着海水温度回升,连日来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渔民开始将12亿粒鲍鱼运到山东、辽宁等地避暑。“鲍鱼十分娇嫩,水温过冷或过热都会影响生长,一般养殖适宜海水温度为16—22摄氏度。”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鲍鱼分会执行会长吴永寿介绍,夏季南方海水温度高,鲍鱼可能因高温死亡;冬季北方海水温度低,鲍鱼也可能停止进食进而停止生长。因此采取夏天将活体鲍鱼从连江运往山东,11月转寒再启程返闽的“南北接力”养鲍模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财 发烧、流鼻涕、喉咙痛,但不是新冠!又一种呼吸道病毒在美国肆虐
-
小 吃鸡肉时,也要避开这四个误区,当心伤身!
-
八 新冠感染高峰又至,但人群感染率未知,每过半年就要感染一次吗?
-
小 吃红枣等于吃“毒药”,红枣到底能不能吃?吃法很重要
-
财 基层医院也开始采购高端医疗设备了
-
小 女性喝咖啡,究竟是“加速衰老”还是“延缓衰老”?了解下
-
财 3.2亿元反垄断罚单,能解多少“短缺药”的燃眉之急?
-
小 红薯可消灭98.7%的癌细胞,是真的还是假的?一文了解下
-
财 XBB占比超90%,“二阳”疫情还将持续
-
关 自制清汤锅底这样选择
-
深 救命啊!怎么才能让蚊子去咬别人?
-
小 山东人的身高全国最高?除了遗传基因,也与3点饮食习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