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例自愈者发现背后:到底有多少人不怕艾滋病?

文/牛荷
近日,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篇关于艾滋病患者实现“自愈”的研究,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分析认为,这为治疗艾滋病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拉贡医学研究所免疫学家于旭研究团队,发现了全球第二例未经治疗自愈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这名感染者被称为“埃斯佩兰萨患者”。研究人员从这名患者身上采集近17亿个细胞并进行详尽分析,结果未发现任何具备复制能力的HIV。
在于旭看来,这项研究为治疗艾滋病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如果能够理解这背后的免疫机制,他们就有可能开发出相应的疗法,促使其他患者的免疫系统在感染HIV时模仿这些反应。
值得关注的是,首例自愈的HIV感染者也是于旭研究团队发现的。于旭研究团队成员之一、参与两例自愈者研究的连晓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发现第二例自愈者有很大的积极意义,这证实了HIV“自愈”并非偶然,未来还有可能找到更多的类似的感染者。
不过,他也解释,其实很难定义怎么才算“自愈”。只能说目前暂时未在感染者体内找到完整的HIV序列,也可能是因为HIV序列藏匿于其他组织细胞中,现有的检测方法很难测出来。
“精英控制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