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渡过 · 周末版】现实感的缺乏是人陷入心理疾病的内因

2021-09-27 00:27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文 / 山竹 图 / 张进

我曾带领过一些心理团体,在带领的过程中,有一些疑惑:虽然团体给予了大量支持,回到现实后,来访者会不会更加无力,落差更大?团体毕竟只是虚拟的社交,如何把团体中的收获落实到现实生活中给?在团体中揭开的伤疤太多,这样是否真的合适?

面对这些迷茫和不确定性,我曾加入读书小组学习、与心理师们交流,接受同辈陪伴和督导,虽然我的疑惑虽然不能立刻解决,却也给了我不少支持,让我有了一些体悟,在此分享给朋友们。

一位浙江大学心理学教授为我进行督导时,和我说了两个词——“现实感”、“现实检验能力”。理解了这个关键词,就像掘出一口泉眼,汩汩不停地涌出领悟,修通,又好像构建了一个新的维度。“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穷。”

现实感,是判断一个人心理基础和人格水平的最基础的概念。 它让我们对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与他人、整个社会有怎样的关系和界线……这些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判断, 并接纳这一切。

当然,现实感这个概念远比这些更加复杂,很难用三言两语解释清楚,不过我们随时可以体会到到它的意义。

成年人如果现实感比较差,是会影响很多的关系,最终影响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或者也可以这样说,这虽然是个成年人,但是他没有完成“成年”“成熟”的过程。

比如说,他完全可以处理好上级布置给自己的工作,可以很好的处理工作中和同事的关系,甚至可以做到很高的职位 ,但却不能把家里的个人生活和亲密关系搞好,走不进一段亲密关系,或者走进去了又很怀疑、冲突、无法理顺。这源于自己童年成长时期的一些“未完结事件”。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大大小小,或者让自快乐,或者让自己不快乐,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事情,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影响我们以后对新的事件的反应模式,形成我们的人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