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豆子里的幸福

2023-05-27 15:14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从农耕文明走到工业文明,技术的进步,使得豆子不再局限于地域和时令,但对于土生土长的当地农民来说,顺应自然,亲手栽种、亲手做各种各样的豆子美食,更意味着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某种延续。如今,关于豆豆的吃法既有“草根沿袭”,也有“与时创新”。盐水豆、豆米干腌菜汤、爆炒豆米、酸笋煮豆子、豆米圆子、豆瓣酱、豌豆粉、豆腐、豆浆、麻辣豆、水豆豉、干豆豉、豆米肉饭、酸豇豆、豆子粑粑、豆沙饼、绿豆糕……各式各样的豆豆,在不同季节“豆”满了欢乐,也使得爱豆之人唇齿留香、心生怀念。

童年“豆”趣:我不由想起了自己儿时跟随父母到地头吃生豆豆的事。走在田地间,随手摘几包豆荚,剥出豆米儿放进嘴里,嫩绿的、微甜的、清香的豆豆在牙齿起落间变成了满足而又幸福的享受。即使父母疼爱地再三叮嘱:“吃不得,会得豆黄呢!”我也无法抗拒生豆豆的诱惑。

那时,我还会从竹刷把(厨房用具)上扯下细细长长的竹签,用来穿母亲煮熟的蚕豆、豌豆和红豆,然后在上学的路上一颗一颗地品尝。细长的竹签“负荷”太重,经常被豆豆压弯了腰,随着一颗颗豆子变成口中物,竹签又慢慢挺直了“腰板”。

或是把豌豆包扎成小把用水煮熟,吃的时候整包豆子放进嘴里,牙齿咬住豆壳,然后往外一拉一扯,豆籽粒、豆壳肉就全部留在了嘴里,面面的、甜甜的、水水的,特别好吃。

再或是拿出用滚烫的灶灰烧熟的火烧豆和小伙伴一起吃,一嚼一个“蹦吱”响,大伙还常常做比较,哪个烧的豆酥,哪个烧的豆硬;哪个烧的豆子香味正好,哪个烧的豆子生臭或是烧煳了。

豆豆下肚后,所产生的“气体”在肚里一番横冲直撞之后,最终再也憋不住了,伴随着长长短短、大大小小的声音冲出了体外,随后大伙都笑开了。这样的豆豆“欢乐”了儿时的上学路,通常是吃完一串豆豆或一把豆豆,也就到了学校门口,咂巴几下手指头才意犹未尽地走进教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