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年人学乐观豁达
社交支持强大。诸多研究显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延长寿命、保持健康快乐的重要因素。上述研究认为,很多人一退休就把原来工作中的部分联系人删除了,朋友圈里留下的都是让他真正感到愉悦、互相促进的朋友,这才是高质量的社会关系。
生活阅历丰富。康琳表示,很多老年人的阅历比年轻人更丰富,能够辩证地看待自身得失,积极应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遇到挫折也有更多解决方法,自然更豁达、快乐。
专家们表示,一些个人化的因素对老年人的乐观态度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影响。《美国老年医学会杂志》上一项研究称,性格外向的老人是处理压力的“天才”,但性格敏感、情绪波动大的老人,处理压力的能力明显偏低。另外,伴随年龄增长,血管老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影响就是改变个人的性格,可能越来越固执。能接受他人意见的老人,通常身体更健康,心胸更豁达。
变老会产生“积极效应”
研究表明,在步入老年的过程中,人们在情绪上变得更加稳定,更加知足。美国斯坦福长寿研究中心主任芭芭拉·斯特劳克表示,过去认为衰老会让人失去大量的脑细胞,但如今的研究发现,认知能力在40~68岁达到高峰,这期间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经验和知识,给年轻人以更多指导,比如就业指导等。
专家们认为,年老并不代表着消极,相反,可能收获更多人生阅历,全社会应该转换观念,向老人学习他们身上独特的闪光点。康琳说,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之下,老人越来越多,社会不该总把老人当弱者。很多人虽然年龄大了,但精神和身体状况都非常好,完全有能力继续实现自我价值。尊重老人的价值,才是老年友善型社会的出发点,也是为老人提供一切社会服务和生活帮助的初衷所在。
全球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乔纳森·劳赫提出的“幸福曲线”理论就指出,随着年龄增长,人们的幸福感呈向下的浅“U”形。人们年轻时,很难辨清自己的喜好,但到了老年,他们空闲时间变多,所享受的社会保障增多,更清楚什么才是真实、纯粹的幸福。各国民众的幸福曲线几乎一致,毋庸置疑,变老会产生“积极效应”。
据《生命时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