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粮食生产向“无人化”迈进

2023-06-03 06:15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复制推广,让更少的人种出更多的粮

小麦收割后,一块块农田即将整地插秧。在水稻种植生长过程中,产业园“无人化农场”运用北斗定位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精密控制技术和5G技术等,获取土壤肥力信息、作物长势信息、气象数据信息和病虫害信息等水稻生长环节实时数据,集成智能决策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无人耕整地、无人机插+侧深施肥、无人植保、无人机收和可视化大田管理。这样,种田所需的人会更少,而产出的粮会更多。

今年,佳禾家庭农场的500多亩农田已纳入“无人化”改造的范围。目前,农场的拖拉机驾驶室顶端已经安装了信号接收器,驾驶室内则加装了导航设备。

翁玲宝介绍说,小麦收割后就要对田块进行平整升级,紧接着水稻插秧就要实现“无人化”操作。“从长远来看,粮食生产‘无人化’肯定是个大趋势,既能节省人工,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工作时间,还能提高操作的标准化程度。所以我们希望能走在前面,带动更多的种植户走向‘无人化’。”

而胥老三家庭农场虽然在种植方面尚未进行“无人化”改造,但已经用年薪20万元专门招聘了计算机技术与运用专业的年轻人才,在粮食烘干等环节进行自动化改进。

在久富公司董事长徐正华看来,这几年吴江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农业智能决策中控平台建设,并通过“无人化农场”试验示范,为今后种粮“无人化”模式的复制推广建起平台,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目前,产业园“无人化农场”除在吴江区进行推广外,已经复制到江苏省其他地方和浙江省的一些县区。

“当然,目前的‘无人化农场’实际只能在路径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农机的无人驾驶作业,农机启动无人操作后基本是保持一个模式,而不能根据农作物的倒伏情况、天气等状况进行动态决策调整。”徐正华说,虽然这些问题从技术层面来看都不难解决,但要实现市场接受的“低成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