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向“无人化”迈进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高效产粮模式——
粮食生产向“无人化”迈进

图为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无人驾驶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
金色的麦田迎来收获的季节。完成调试后,两台收割机驶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北联村的示范田,在无人驾驶状态下开镰作业。
苏州市吴江区地处江南腹地,太湖东岸,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也是太湖流域水稻优势产区和典型的“鱼米之乡”。近几年,吴江区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以苏州市承担国家智慧农业试点试验任务为契机,围绕“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园,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定位,着力开展“无人农场、大田托管”示范创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效“无人化”产粮模式,推动粮食生产从“有机可用”向智能绿色化和无人化方向发展。
目前,产业园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应用,已打造出核心区域面积530亩、辐射带动面积1万亩的稻麦轮作“无人化农场”集成示范区,实现小麦和水稻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并正在向产业园其他区域和外省市输出推广“无人化”产粮模式。
适度规模经营,由点到面推进机械化
水网密布,河湖交织。近年来,吴江区面对农田多呈碎小块状、粮油产业难以大规模连片发展的短板,不断挖“潜”提“质”,实施退渔还田和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工程建设,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了适度规模种植面积和适度规模经营比例的不断提高。
“适度规模经营让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得到了解放,新型经营主体在自己种粮不断现代化的基础上,又逐步建立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在耕地、种植、管理、收割、烘干、加工等各个环节由点到面带动农业机械化现化化的发展格局。”吴江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夏国强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