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粮食生产向“无人化”迈进

2023-06-03 06:15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位于八坼街道的佳禾家庭农场经营着3200多亩土地,还通过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向周边6000多亩农田提供小麦和水稻生产的全程社会化服务。

在农事服务中心的库房和院子里,大大小小的拖拉机、插秧机、播种机等农机设施一应俱全,收获的小麦正分批次运来进入烘干车间。“我们的6台收割机正在外忙着作业,除耕种管收方面的农机服务,还即将购置日产50吨的稻米加工设备。”农场负责人翁玲宝说,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传统相对粗放的种田方式正在被现代化的精耕细作所取代。“比如我们采用生态型犁耕深翻的方式耕田,可以提升秸秆还田质量,降低田间病虫害的发生率,从而能让粮食产量更高。”

同样,平望镇联丰村的胥老三家庭农场在经营2300多亩粮田的同时,也将农机服务辐射向周边种植户。农场主胥爱礼自豪地说:“我们目前已有各类农机六七十台,每年累计作业面积有30000多亩。”

但农业生产有明显的季节性,规模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遇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用胥爱礼的话说,在农忙的季节,各类农机驾驶员往往要从外地“高薪聘请”。翁玲宝也表示,现在合作的机手都是有长期约定的,从长远来看,操作农机的劳动力也面临着老龄化的趋势。

“我们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就是要从更高的层面,来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农业现代化路径。”吴江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穆兰芳说,在具体实施路径上,产业园这几年通过打造“无人化农场”,着力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智能化的装备推动粮食生产向更省人工更高效率的方向发展,而适度规模经营的普及也有利于“无人化”更好更快推广。

技术攻关,提高智能装备适应性

沿着笔直的路线收割到麦田的边缘时,无人驾驶收割机抬起割台,开始转弯,再向后倒行调整方向,完成直角转弯后放下割台,再次轰鸣着前行,将一排排小麦“卷入肚子”。整个过程干净利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