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水写春秋
本文转自:井冈山报
中流击水写春秋
——记全市道德模范习宏斌□本报记者胡正根
他热爱水产养殖,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他从零开始,努力自学养殖技术,摸索出一套先进的养殖技术,使鮰鱼养殖利润翻了6倍;他攻克各项技术难关,获得多项国家专利,让中华鲟、胭脂鱼等珍稀鱼种,纷纷“游”进峡江水域;他将先进水产技术普及到农村基层,让不靠湖不临海的小县异军突起,成为全省的水产“明星县”……他就是峡江县渔业局局长习宏斌,先后荣获全国农牧推广先进个人、全市道德模范等称号。
习宏斌1986年退役,被安置在县农业局水产站,从零开始学习养殖技术。后来,在中国科学院淡水渔业中心脱产学习一年后,他不但掌握了淡水养鱼的基本技能,而且对养鱼越来越感兴趣。分配到水产站后,为尽快掌握峡江水产业的基本概况,他和推广站的同志长期深入乡、镇、村了解水产养殖及资源情况,并且在自己家里做起了养殖试验。马埠镇胡家村是全县闻名的甲鱼养殖村。当时,甲鱼的病亡率较高,每户投入的治疗预防费用每年都在万元以上,习宏斌传授村民中草药防治技术,每户只需花费几十元,效果十分显著,习宏斌从此声名大噪。
2003年,县里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习宏斌二话没说,背起行李,来到距鱼种场不远的大坑村,开始了新的试验。清淤改造、清塘消毒、喂食下药……所有的活,他都亲自干。为了掌握鮰鱼的生长习性,他在塘边一蹲就是两三个小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鮰鱼养殖示范基地干塘结果显示,平均亩产鲜鱼达950公斤,接近省水产科研所的精养高产示范塘的产量。
这让习宏斌更加信心满满。他带领工作人员承担起了更艰巨的技术攻坚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斑点叉尾鮰网箱健康养殖技术研究》课题荣获2010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水库渔业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获2012年省突出贡献三等奖,《诱捕式自动分级捕鱼台网》《一种密封式网箱诱食给料筐》分别获2013年、2014年新型实用性国家专利,《鄱阳湖区生态渔业关键技术QA研究示范》获2014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