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吃得少,才能活得久?真相是什么
俗话说:“吃到老,活到老”,人只有每天有规律的进食,才能够维持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而在食物上的改变,不仅从过去物质匮乏,到现在能有最基础的保障,也让人们对“吃”有了重新的概念。

比如始终被人们坚信的是——只有吃得少,才能活得久?
也就是说,不能一日三餐了,应改成一日两餐,以及一日一餐才是最好的方式,这样就可以缩短在一生内进食的食物,即从传言中所说的一个人一生要消耗约50吨的食物,如此就可以活得更久。
而这样的验证,已经在相关的动物实验中得到了证实,如果蝇、老鼠、猴子等,通过“限制性饮食”可以达到延长动物寿命的目的。

在科学界研究热点中,来自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学研究所相关研究员,根据《自然》杂志上的发文,在果蝇中发现了一种叫做Sestrin的蛋白质成分,可在肠道内发挥重要作用,并具有抑制衰老、改善健康、延长寿命的作用。
还有老鼠和猴子,经过对比实验,分别为一组控制饮食与另一组不控制饮食,经过10~15年的时间,不控制饮食的动物死亡速度更快。有很多人在想,难道以上的实验,都不能说明“吃得少,活得久”吗?

的确,每日进食的饮食量与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但这并不代表少吃就能长寿,当然也不是极端的方式“节食”,更不需要大家把本应该健康的方式一日三餐,擅自改成一日两餐或一日一餐。
如此刻意导致的后果,也只会让机体增加营养不良、多个脏器负担、肠胃功能紊乱等危害。相反,同样不推荐大家食用得过饱,当机体储存过多的“能量”,进而转化为脂肪,还会造成代谢负担。

那么,吃得过少过多,都不能长寿,又应该怎么做呢?
要想通过饮食控制身体健康、延长寿命不是一件难事!发表在《BMJ》上,曾提到过长寿大国日本,根据我国当下的饮食习惯,不妨学习、借鉴日本的膳食指南,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预防脑卒中。
在饮食选择上,需要大家尽可能保证新鲜蔬菜、水果、谷物、肉类、奶制品、豆制品、蛋类、鱼类的平衡摄入,远离酒精、糖果、点心等零食小吃,有助于延长寿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