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家长要重视

2023-06-06 08:06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自贡日报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场所暴发。近日,市疾控中心发布疾病提醒,目前,手足口病已进入高发期,5岁及以下儿童是该病重点防范对象。

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至少有20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其中重症和死亡病例多数由肠道病毒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患者通常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可在一周左右痊愈,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恶化迅速,在发病1至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者可致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柯萨奇A6病毒(CV-A6)引起的手足口病,在发病后1至2月内可能会出现手指甲和脚趾甲脱落的表现,这是由甲板周围炎症导致的,一般在2至3月左右能恢复正常。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和接触传播,部分可以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和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及玩具、餐具、奶瓶、衣物等日常用品均可能被感染。因此,在生活中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孩子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时,不要与他人共用水杯、毛巾等个人物品;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玩耍等;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时,要及时带孩子去附近医院就诊,确诊手足口病后要居家护理治疗,避免外出和接触其他儿童。

不少家长都有疑问,为什么有的儿童接种了疫苗还会得手足口病?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解释,我国目前可接种的手足口病疫苗为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到5岁的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该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但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非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因此部分儿童可能出现接种了疫苗后仍然得手足口病的情况。同时,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适龄儿童接种EV71疫苗可以降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