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饿死”癌细胞,到底靠不靠谱?听听专家怎么说

2021-05-28 18:08 来源: 智行和医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很有意思的神逻辑:化疗是“毒死”癌细胞,冷冻疗法是“冻死”癌细胞,放疗是“照死”癌细胞,也有人说癌症患者可以不吃饭,直接“饿死”癌细胞。

听上去很有道理的样子,难道不吃饭真的能饿死癌细胞?

生活中真的有癌症患者不吃不喝,试图饿死癌细胞。但是万万没想象到,最后反而导致严重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没啥精气神了。

我们都知道,所有细胞都需要营养。癌细胞之所以能如此猖狂增殖,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们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获取营养物质的能力更强,还会掠夺周围正常细胞的养分保命生长。最后,癌细胞没饿死,适应性差一些的正常细胞已经坚持不住了。

近期,一项颠覆认知的论文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结论指出,肿瘤高速消耗葡萄糖的罪魁祸首不是癌细胞,而是肿瘤组织中的一些免疫细胞。这就有点尴尬了,这样下去,癌细胞没饿死,先把我们的抗癌大军(免疫细胞)饿死怎么了得。

我们都知道,放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据统计,60%~80%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疗。其中营养不良在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常见,从而导致治疗疗效降低,治疗副反应增加。然而过去,许多癌症患者误认为,应该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抑制肿瘤生长。

目前,专家共识建议,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时可适当提高蛋白质摄入量。对于一般患者推荐1.2~1.5g/(kg·d),对于严重营养不良患者,推荐1.5~2.0g/(kg·d),对于并发恶液质的患者可提高到 2.0g/(kg·d)。可见,从肿瘤营养学角度看,营养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我们需要使机体内环境保持平衡才是最重要。

肯定有人会问,既然饿不死肿瘤细胞,为什么还总能看到“切断肿瘤食物来源,抑制癌细胞生长”等类似的报道?

临床上的确有针对肿瘤患者的“饥饿疗法”。但是,该类疗法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不吃饭。饥饿疗法是有针对性地减少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进而减少肿瘤组织的营养,其和不让患者吃饭、减少全身营养没有任何的关系。简单来说,临床的“饥饿疗法”是把供应肿瘤的血管阻断,让它没有血供。再一种就是通过药物,如新生血管抑制剂等,将肿瘤的血液供应降低。

另外,近期,美国普雷比斯医学发现研究所发表了“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MD-0354 as a Glutamine Carrier Protein Inhibitor in Melanom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名为IMD-0354的小分子候选药物,可以阻止谷氨酰胺的摄取,阻断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许多肿瘤的存活依赖于谷氨酰胺,对于这类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我们拭目以待!

总而言之,希望大家不要轻信谣言,去做一些违背科学常理的事情。擅自节食,不仅对癌症治疗没有帮助,反而容易降低自身免疫力,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建议患者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积极配合治疗才是王道。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