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松江人,换豆腐的记忆你有吗?

2021-10-03 14:11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小时候去换豆腐

虽已过去四五十年

却仿佛就在眼前

……

在过去,农民用自家种的毛(大)豆换豆腐,没价目表,也不签合同,以货易货,约定俗成,简便又公平。一大碗(斤把)毛豆,可换上一长条嫩豆腐,约占一板豆腐的十分之一,付几分钱加工费即成交。

在松江农村,家里的孩子自幼就是“小帮手”,类似换豆腐的非力气活,一概包揽。换豆腐并非是难事,可毕竟在穷乡僻壤,夜间行走,既没街坊道路,又无路灯照明,况且又是小孩。要是与邻居结伴同行,凑个热闹,倒也无妨;倘若无人相伴,形单影只,那是要勇气的。

说到换豆腐,幼小的我常常忐忑不已:惧起早。虽说我家距大队豆腐坊,仅一里之遥,可那儿每天只做一两板豆腐,显然是“僧多粥少”,早起是必须的。众所周知,卯时是小孩睡眠好时光,酣睡正香。曾几何时,我因时间“脱班”而空手而归,徒劳不说,还遭家人数落,因而不敢懈怠,宁早不迟。一次,睡意朦胧中一觉醒来,我担心睡过头,匆匆起床,舀上一大碗毛豆,提着四角篮,步行刻把钟,即到达豆腐坊,石师傅关切地问:“哎,侬只小驹,老早来做啥?”我扫视墙上闹钟,呀,只四点多钟,支吾道:“家里没钟,不晓得辰光。”

惧黑夜。向往光明,恐惧黑暗是孩子的本性。老家田野阡陌,河网交织,道路崎岖。我每次出门,要么风高月黑,要么悄无声息,我总是战战兢兢,提心吊胆,不禁浮现起托儿所阿婆讲的妖魔鬼怪的故事,更加心惊肉跳,只能加快步伐,拼命赶路。冲进豆腐坊,石师傅见我一脸惊恐,安慰道:“吓啥,世上根本没鬼,全是自吓自、人吓人,人吓人吓煞人。”听他如此一说,我的心情渐渐平复。

惧寒冬。当年乡下食物馈乏,生活拮据,就是春节过年,油豆腐烧猪肉是必不可少的,有“烧上一钵头,吃过一年头”的说法。”记得那个小年夜,我衣着单薄且空腹出门,旷野上一阵阵凛冽的西北风迎面而来,吹得我青涩稚嫩的小脸蛋,疼如刀割,身体冷得直哆嗦……直到跨进热气腾腾的豆腐坊,才慢慢舒缓过来。

见我冷得够呛,小仁师傅倒了一杯滚烫的开水,让我暧暧身子,对此善举,我一直感念至今,难以忘怀。归途,油豆腐香气逼人,我嘴馋难忍,偷偷吃着油豆腐,一路走一路嚼,至少五六只下肚,才肯罢休,家人却浑然不知。

八十年代初,市场日趋活跃。“豆腐要伐?可买可换。”兜售豆腐的吆喝声在村庄里回荡,从此,豆腐作为商品送货上门成为常态。

文字:叶之音通讯员孙瑞辉

编辑:韩佳怡

来源:上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