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稻田里的守望者:从1.4万个可能中挑出一粒种子 | 电讯人物

2021-10-20 11:30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农业是个慢功夫,农业科研更是如此。”聂守军始终坚信,育种方向的形成源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是磨合,更是修炼。可能长时间投入没结果,可能日夜等待也难免颗粒无收……但这些都是农业科研日常经历的事情。唯有扎得下根、沉得下心,才能有所收获。

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整齐排列着大小一致的玻璃瓶,里面装满黄澄澄的稻粒,瓶子上贴着它们各自的名字——这些都是聂守军的“孩子”。

聂守军拿起贴有“绥粳18”的瓶子,捧在手心,格外欣喜:“这个小家伙最争气,如今已经成为黑龙江第二、三积温带主栽品种,占全省水稻种植近六分之一。这些年还走出了黑龙江,走进了吉林、内蒙古、新疆、陕西。”

这是聂守军带领团队培育出的“绥粳18”等优质高产水稻品种。

统计显示,2017年、2018年,“绥粳18”成为我国单年推广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年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

26年来,聂守军带领团队选育出了一系列优质、多抗、香型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4亿亩,增收稻谷超过70亿公斤。

“接地气”的科技特派员

一粒好种子,要从实验室里走出来,更要走向田间地头。

一位好的农业科研人,要做得好研究,更要服务好百姓。

作为水稻育种人,聂守军深知这个道理。

2014年,聂守军成为黑龙江省科技厅任命的科技特派员,他为自己明确要求——做“接地气”的科技特派员。在他看来,“接地气”首先要了解当地政府、企业及农户的技术需求,这样才能因地制宜,把精力用在刀刃上。

在黑龙江省绥滨、绥棱、望奎、通河等地调研期间,聂守军发现,由于缺少优质、高效水稻品种,农民收入不高,农业发展缺乏特色。于是,他主动带着培育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走村串户进行推广。“聂水稻”成了稻农们对他的称呼。

种植聂守军团队培育出的水稻品种后,黑龙江省绥化市稻农喜获丰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