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稻田里的守望者:从1.4万个可能中挑出一粒种子 | 电讯人物

2021-10-20 11:30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深秋十月,夕阳斜照,稻田飘香。

身材瘦高,皮肤黝黑,目光深邃——聂守军如往常一样,穿着一双运动鞋,驱车来到距离实验室10公里的水稻试验田。他在田边驻足,蹲下捧起一穗水稻,细细查看稻穗的穗形、粒型、穗粒数等性状。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聂守军在试验田里观察水稻长势(10月14日摄)。

此时的黑龙江省绥化市气温只有几摄氏度,聂守军心中却一团火热。

“育种人,一年就等这一哆嗦。”作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水稻品质育种所所长、研究员,聂守军最看重的就是这些水稻种子。经过26年努力,他带领团队培育出“绥粳18”等50多个水稻品种,破解了多项农业科技难题,打破了国外育种技术垄断,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今年7月,他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优中选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育种,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

选育良种,则是一项漫长而烦琐的工作。

本世纪初,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的水稻品种主要以“垦稻12”和“绥粳4号”为主。然而,这两个品种优劣参半——“垦稻12”虽产量高,但抗倒伏性差,生产成本高;“绥粳4号”品质优、有香味、抗倒伏,但产量不高。为了应对不同市场需求,稻农只能将这两种掺混种植。

聂守军(右)与团队成员在实验室里观察水稻育苗试验情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