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里的记忆
制作过程精细
黄元米馃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先要用清水(最好是井水)将大禾米浸泡一个晚上,待米粒发胀后,再用清水把米水冲洗干净。然后盛入到饭甑里大火蒸熟。蒸熟后的大禾米饭用一个大窝篮盛着,再用浓度较高的头道碱水将大禾米饭拌匀,待饭粒充分吸色呈金黄色,摊晾后以备再蒸。这道工序俗称分饭。
分好的大禾米饭需要再次放入到饭甑里蒸热,把饭盛到饭甑中时要一勺勺轻轻均匀倒入。母亲说,如果用力一下子倒下去,饭粒之间的空隙被压实了就很难透气蒸热了。大禾米饭上气蒸热后便可置入碓臼内开始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打黄元米馃。打黄元米馃可是一道工序复杂、繁琐的纯力气活,需要至少四五个人合力才能完成。一般情况下,要打黄元米馃了,东家都会邀上好几个年轻力壮的邻舍或亲戚朋友一起帮忙。
趁着热气,众人迅速抄起东家早已备好的米馃棍(一般是选取那种材质硬,纤维细,直径约5-6公分大的杂木棍),围着碓臼有序地一边捣插一边游转,这样来回反复几次,然后由两个力气大的人用米馃棍子对挑翻转,完后大伙再接着反复捣插,直到把饭粒捣烂至看不到饭粒为止。兴头处大伙还会一边捣插一边“嘿哟,嘿哟”吆喝,这架势形成客家人冬日院落里一道特殊的风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