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黄元里的记忆

2023-01-01 07:14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捣烂后的那一大坨米馃被放置在事先准备好的一块板面沾了碱水的案板上,以免沾黏案板,不易搓揉。想要驾驭好这一大坨米馃,一般人可不敢轻易去沾边,非得既要有力气又要内行的男士操作不可。趁着米馃团柔软冒着热气,内行的师傅把袖子卷得高高的,手掌、手臂齐用力,经按压、揉搓把米馃团子做成直径约30公分粗的米馃棒,然后用杵麻绳将它割成一块块约5公分的厚片放至晾笪上摊晾几天,待米馃水分完全蒸发馃体变硬,再放入缸中用浓度稍淡的二道碱水浸泡,食用时再从缸里捞起来。如果摊晾好的米馃不及时放入碱水中浸泡,会很容易开裂,甚至发霉,米馃的韧性也相对会减少。保管得好的米馃,可存留至第二年夏季。

难挡味蕾诱惑

记得小时候,由于家中人手少,每到春耕夏种时节,均需请人下地帮忙。晻酒,母亲总会送来黄元米馃做茶点充饥。为了方便携带到农田里,母亲将黄元米馃洗净切成巴掌大的片,然后用盐水浸泡片刻后放入锅里烙煸,至两面呈焦黄色并散发出浓郁的香味为止。这样烙煸出来的黄元米馃,外酥内软,香味浓郁,吃了还想吃。至今想起,依然记忆犹新,让人难以忘怀。

黄元米馃的食法有多种:炒、煮、烙煸、煎炸。炒的黄元米馃佐料较为丰富,有腊肉、炸豆腐、香菇、大蒜、辣椒等。面对黄灿灿、香喷喷、色香味俱佳的黄元米馃,一般人很难挡住这味蕾的诱惑。

“嘿哟!嘿哟!……”近日,在崇义县聂都乡的吴家祠堂里,传来一阵阵打黄元米馃的吆喝声。祖堂中央,七八个壮年男子各举一根两米长的米馃棍,行着有节奏的步子正围着一个厚重的碓臼一边插揉一边吆喝着,好不热闹。

黄元米馃是赣南农家必备的年糕之一,打黄元米馃是客家人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腊月已至,家家户户几乎都会打上一两碓臼的黄元米馃,迎接新一年的到来。一块块黄灿灿、香喷喷的黄元米馃把腊月烘托得年味十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