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肉土榨米线
走出榨房,一切已经就绪,我们坐到桌旁,按捺不住味蕾的躁动,便毫不客气,捋起袖子,端起放有米线的大碗,根据各自喜好,把丰富多彩的各种佐料一一倒入碗中,再浇上一勺骨头汤,搅拌均匀。哇,大功告成!一大碗沉甸甸的、色香诱人的火烧肉土榨米线摆在眼前。顾不得用筷子一丝一缕挑起来,直接把嘴凑近碗边,哗—哗—哗,似乎,只有“扒”的粗野吃相,才配得上顺江火烧肉米线的丰富和粗犷。哧溜——哧溜,新鲜、软糯又劲道的土榨米线,吸饱了佐料混合后的香味,被灵巧的舌头旋拌几下,便顺顺溜溜滑进喉管,落到胃里。哇,这“火焰上的美味”,可是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品尝过的,说它是人间至味一点不为过。眼前土榨米线的色香味,完全颠覆了我对顺江火烧肉米线的认知,让我重新审视这门古老工艺背后的蕴藉。
土榨米线的味道,是用机器做的米线完全无法相比的。纯手工制作的土榨米线,不像机器做的那样细腻、密实、光滑和有看相,由于榨筛眼是人工锤錾的,洞眼大小不是绝对均匀,所以榨出来的米线有一种粗粝的饱满感。如果把机器做的米线比作美女如云的秀发,那么土榨米线就是婴孩胖乎乎的小手指了。正因为如此,土榨米线质地粗疏,非常有利于佐料香味的浸润渗透,加上手工米线现榨现吃,非常新鲜,而且沸水焖熟后的米线颇有筋骨,软硬适中,食之香糯无比。这三点是机制米线无法与之相比的核心所在,其貌不扬的土榨米线,恰恰因为其原始、粗疏、质朴和新鲜,保留了最真最纯最鲜的味道而备受青睐、名扬四方,成为一代代顺江人记忆中的家乡味道,成为萦绕在游子心头那份剪不断的乡愁。
顺江火烧肉土榨米线,还因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而成为顺江文化的一张名片。顺江火烧肉土榨米线据说已有600多年历史,明朝洪武年间,为了稳固边境,大量江西籍中原人士进入顺江故州境内戍边屯垦,带来了中原文化。经过中原传统文化与当地民族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便产生了独具特色的顺江文化。顺江火烧肉米线就是其产物之一,手工土榨米线,松明火烧五花肉、炭烧番茄辣椒,烙着边疆民族饮食文化的印记,而各种大碗小碟丰富多彩的佐料,无疑是中原汉族精致、高雅的饮食文化体现。一碗米线,融入的是色彩丰富的佐料,更是多元文化交融后呈现出来的文化大餐。
土榨米线的传承人,学的是古人智慧,坚守的是一份初心,守护的是一份情感。一代代守榨人,艰辛劳作,收入微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琐碎复杂的工艺工序,硬是凭着一颗赤子之心,凭着一种工匠精神,将这份手艺坚守、传承和发扬,在漫长的岁月里,被时间的转轴打磨成一颗晶莹圆润的珍珠,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一碗顺江火烧肉土榨米线,其味绵长,其情悠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澎 流感防护十问十答:甲流是什么,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何时就医、用药?
-
每 郑明辉:从“世纪之毒”到新污染物
-
健 “阳康”后迎来过敏季,不少人这次过敏症状更加严重了?
-
小 如何知道自己是感染新冠还是甲流?一文参考下
-
新 国家疾控局提示!甲流需要自测吗?怎么判断?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
-
每 遂宁市大英县: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引领”行动 建设大美乡村
-
市 明天闰二月“双龙抬头”,牢记“吸龙气,吃3样”,民俗建议了解
-
健 减肥不吃主食,这不是在减肥,而是在减寿
-
凤 得过新冠,更容易感染甲流吗?
-
b 连黑老大都得规矩吃的广东硬菜,究竟是什么来头?
-
生 冰箱里翻出20斤发霉食物!你家冰箱可能藏满了「霉菌」
-
生 排名第一的致盲性眼病(不可逆),眼睛酸胀的人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