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餐桌上的历史 | 凉拌菜的“灵魂”——酱油是何时被发明的?

2023-03-24 14:22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春来野菜香。南京人“七头一脑”早吃起来了。要想最大程度吃到野菜的清香,凉拌是很好的烹调方式。凉拌马兰头、凉拌草头、凉拌小蒜……野菜汆一下,油盐酱醋蚝油香油,比例算好,一调一拌,香味就出来了。这时候,会发现,有一款好酱油,事半功倍。

酱油的历史其实并不太长,到唐宋时期才被发明出来。至于是谁发明的,哪年发明的,已不可考。就现在所见,“酱油”这个名字应比实物出现得晚,第一次出现是在北宋。释赞宁《物类相感志》的蔬菜项下,有“作羹用酱油煮之妙”的记载,比他稍晚的苏东坡在《格物粗谈》中写:金笺及扇面误字,以酽醋或酱油用新笔蘸洗,或灯心揩之,即去。这是用酱油来涂改写错了的字。到南宋《山家清供》一书,我们就常能看到“酱油”在制作菜肴时的功用。

酱油是由大豆、小麦、米麸等为原料经发酵加盐水制作而成的。因其能提鲜、增色而深受人们喜爱。

在它被发明之前,人们用什么提鲜呢?用的是酱清或豉汁。酱清是秦汉时期出现的,它是酱长时间储存后,表面浮出的一层气味芳香、色泽红亮的酱汁;豉汁也叫豉清,和酱清原理类似。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大量使用豉汁做菜,鸭臛、鲤鱼臛、蒸鸡、蒸羊、裹蒸生鱼……都会用到它。

再往前追溯,在酱清、豉汁出现之前,也就是先秦时期,人们用什么酿造类的调料呢?用酱,用酒。酱,有肉酱、芥酱等,吃什么菜用什么酱,清人孙希旦引孔颖达疏曰:“酱齐为食之主,执主来,则食可知,若见芥酱,必献鱼脍之属也。”看到上芥酱了,就知道要吃鱼了。

而在酱油被发明以后,因其提鲜效果绝佳,酱清、豉汁之类,便被取代了。酱油跻身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成为宋人“每日不可阙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