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疾控提醒:警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疾病
本文转自:合肥晚报
5月是春夏交替的时节,天气变化无常,气温逐渐升高。合肥市疾控中心提醒:5月不仅要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还要重点关注手足口病、水痘、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以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自然疫源性疾病。
其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密闭条件下可通过气溶胶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肌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腹泻等。4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各地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个别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的迹象。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三部分人群:未被感染人群、免疫水平下降的人群和存在免疫缺陷的人群。
市疾控中心提醒,要继续保持良好个人防护习惯。外出时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不仅可以预防新冠感染,也可以预防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同时注意生活起居的调理。作息规律,饮食合理、有营养,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注意保暖。学校师生、家长做好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及时就医,不带病到校工作或学习。脆弱人群(65岁以上老人、基础病患者和未接种疫苗者)以及未感染人群仍需加强个人防护,按需自行选择接种疫苗。
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蜱叮咬感染,少数可通过接触传播。4~6月为发病高峰,潜伏期多为1~2周。临床表现为发热、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部分病例可出现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市疾控中心提醒,农事或户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光滑衣服,穿长袖、长裤,戴帽,扎紧袖口、裤口,外露皮肤涂抹驱避剂。避免在草地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野外归来要检查自己衣服和身体有无蜱虫附着,尤其是仔细检查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有蜱虫叮咬或野外作业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蜱虫叮咬或野外作业史。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唐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新 不想被盯着看,她们决定去女子健身房
-
小 阴虱是什么?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得阴虱?一文解答
-
新 新研究:生理压力导致的加速衰老是可逆的
-
小 睡觉时若出现3种异常,建议早做检查,或是癌症到来
-
盖 博主周六野自曝患病,因前男友长六颗子宫肌瘤!呼吁女生爱惜自己
-
澎 32岁女子患乳腺癌,38次放化疗后保住乳房并诞下龙凤胎
-
凤 孙俪否认自己眼睛大是得了甲亢:是从小就大的
-
人 新变异株是否会突破免疫屏障?当前疫情防控热点八问八答
-
外 拉伸课,新一代中产收割机
-
澎 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是否能注射疫苗?需注意什么?儿科医生解答
-
人 “新冠第二波自救手册”在网络流传,专家:非常不靠谱
-
健 男人容易胖肚子,女人容易胖屁股,该如何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