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比翼齐飞成为丰收“倍增器”

2023-05-24 14:28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榆中县小康营村农民刘庭辉说,微耕机主要是用来犁田、搅田边、翻土。有那个机器,人就方便很多了,轻松很多了。“2022年,我县发放中央补贴资金515万元,补贴各类农业机械926台(套),受益农户513户,带动农民和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近2077万元;对全县20个乡镇12039台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发放农机燃油补贴资金251万元;完成耕地深松整地作业任务6万多亩,发放深松补贴资金114万元。”榆中县农机服务站站长杨涵刚告诉记者,老百姓常用的微耕机的补贴大概有600元至700元,大型拖拉机的补贴大概是1万多元至2万多元。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极大提高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

“这个东风804旋耕机一天可以翻犁30亩左右,速度快,犁地效果好。”在永登县团庄村,农机手火勋业介绍,与传统小型旋耕机相比,大型履带旋耕机具有碎土能力强、耕后地表平坦等优点,便于后期播种提供良好种床。据了解,永登县今年春耕期间投入各类农业机械3.2万余台。

田野尽显绿,乡村气象新,农民日子美。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精彩画卷在金城大地上徐徐铺展开来!

亲历者说

马坡乡羊下村曹为明:种地效率至少提高10倍

今年60岁的曹为明是榆中县马坡乡出了名的农机手。他告诉记者,以前他家不多的几亩地,仅靠木耧、老犁和黄牛,一天只能种两亩多地。自从购置了旋耕机、覆膜机后,配合微耕机、“三马子”,农事作业效率一下子提升了许多。现在有了这些机械,他家流转了几十亩地,几天时间就能种完。“现在一台覆膜机每天能覆膜20亩,比人工覆膜的效率提高了10倍多。”

人物专访

不能让科技服务卡在最后一公里

——访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高级农艺师杨海兴

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正高级农艺师杨海兴被当地群众称为“泥腿子专家”,是一位对榆中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专家人才。

“28年来,我们根据蔬菜生产发展,在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中,紧紧围绕高原夏菜这一富民强县主导产业,以建立高标准示范点建设为重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做到乡有示范片、村有示范点、社有示范田;树立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样板,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迅速转化,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杨海兴介绍说,从春耕开始到蔬菜上市,结合生产季节进行全程指导,通过“技术到田”,筛选引进、试验、示范冷凉型蔬菜新品种,大力推广旱作全膜双垄三沟标准化栽培技术、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先进农机农艺实用技术,不仅有效提高广大贫困户的生产技术水平,还解决了群众的生产问题。通过手把手传授生产技艺,为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据了解,杨海兴团队通过对全县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宣传培训、现场技术指导,目前建立了千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45个,重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18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