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治胃病,用好补益、消散、温中、清热四法

2021-05-12 21:29 来源: 我是diang陪

补、消、温、清为中医临床中常用的四种治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强大的作用,能为患者缓解病痛之苦。治疗脾胃病时,是否能应用这些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如何应用呢?

一、补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补法指用补益药物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改善衰弱状态,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不同,补法相应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根据病情急缓和体质虚弱程度,又可分峻补与缓补。

临床上可应用补法治疗以脾胃气虚、阳虚、阴虚为主症的多种脾胃病,如慢性胃炎以胃脘隐痛或腹胀、喜暖或喜按、纳呆、神疲乏力、形体消瘦、便溏等为主症的脾胃气虚证(含脾胃虚寒证),治以党参、炒白术益气健脾。兼湿者,以山药、白扁豆健脾化湿止泄;兼气滞者,以白术、白芍调理肝脾;气虚甚者,出现以脘腹坠胀、久泻久痢、内脏下垂为主症的脾虚气陷证,以黄芪、升麻益气升提;阳虚者,以桂枝、炙甘草辛甘化阳;胃脘灼痛、饥不欲食为主症的胃阴虚证,以白芍、炙甘草,或五味子、太子参酸甘化阴。胃食管反流病以反酸或泛吐清水、嗳气及脾气虚证为主症的脾虚气逆证,治以党参、炒白术益气健脾,代赭石、枳壳以降气;便秘,以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责则汗出短气等为主症的肺脾气虚证,治以炙黄芪、生白术健脾助运;脾肾阳虚证之便秘,治以肉苁蓉、牛膝以温肾通便,升麻、枳壳一升一降;大便干结,便如羊粪之津亏血少证,以当归、生地黄养血润肠,玄参、麦冬滋阴清热。补者,补其虚者,此为当补而补者,分五脏而补之,有相生而补之之法,如炙黄芪、生白术之补土生金;分气血而补之,气分五脏气,而血有寒有热,热又有实热、虚热之不同,故补益之时应分气血、辨寒热之不同而补之,如以人参、大黄一补一消,以玄参、麦冬滋阴清虚热。天地之机有开必有阖,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故张声生教授以参芪补之同时,以陈皮、佛手、枳壳等药以散之,勿使气血壅滞也。

二、消法在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