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诉源治理 打造化解平台
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市人大常委会多措并举助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助力诉源治理 打造化解平台 在合浦县星岛湖镇总江村,群众有矛盾纠纷解决不了时,最先想到的是罗成调解工作室。
罗成曾任星岛湖镇政府干部、总江村党总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等职务,是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现是星岛湖镇人大代表,36年勤勤恳恳的工作让他在群众中威信颇高。退休之后,他联系了人大代表志愿者和村中“五老”,在各级人大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罗成调解工作室。工作室自2022年6月成立以来,配合村委共同调解矛盾纠纷30多起,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的“终点站”,实现总江村矛盾纠纷不出村,助推总江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这是我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依法监督助力诉源治理、多元解纷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生动注脚。
近年来,有限的司法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群众的诉讼需求,“诉源治理”成为法治工作热词——通过源头预防和前端治理,有效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和诉前。为了更好地助推我市诉源治理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多措并举,连续三年持续跟踪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助力把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北海市政府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情况报告。此后,在跟踪督办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基础上,市、县、乡(镇)人大加强和政法委、法院、司法局等单位的沟通协作,通过整合调解资源,推动加快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市人大常委会推动人大代表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努力打造诉源治理新模式。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动员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参与和支持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加强和县(区)人大的沟通联系,指导县(区)根据矛盾纠纷的特点,立足辖区实际情况,共同打造具有北海特色的“联络站+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平台,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解纠纷需求,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切实解民忧纾民困,为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探索出新途径。
为解决制约我市多元化解机制的瓶颈难题,确保诉源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加强法治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加强顶层设计,加快立法进程,拟从立法层面巩固、规范和促进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组织部分自治区人大代表,通过实地调研,以侨港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成功经验为范本,拟写了《关于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的议案》,由参加调研的自治区人大代表提交自治区人代会,目前议案已被采纳,正式纳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预备项目并高位加快推进立法进程,为全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贡献北海人大智慧。同时,为规范网格化服务管理,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筑牢诉源治理法治根基,与市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助推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把《北海市网格化管理条例》纳入了北海市五年(2022—2026年)立法规划,目前已完成立法调研相关工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