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趋势报告发布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 为积极响应《“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与蔡司第三次联合发布《给孩子一个清晰的世界——2023 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趋势报告》,旨在为公众提供科学、权威、可行的近视防控行为指导,助力构建近视精准防治新生态,为提升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水平与公民眼健康素养贡献力量。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对《2023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趋势报告》进行了解读。他表示,93.3%的医生建议家长关注眼轴长度,家长更关注裸眼视力(62.25%),对眼轴长度的关注仅为44.0%;56.8%的家长是在孩子6岁以后才开始关注/视力问题,近视防控的关口需要前移,提高对学龄前儿童视力问题的关注度;建设标准化、数字化的屈光发育档案刻不容缓;58%的家长期望通过干预手段达到近视度数下降的目的,存在不切实际的期望,而相比近视干预手段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安全性更为重要。
继《2021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趋势报告》发布会后,白继眼科创始人白继再次受邀参与2023年的发布会,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副院长陈蔚、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何鲜桂、蔡司近视防控项目负责人王玮等多位专家开启圆桌会谈,围绕“关注全生命周期眼健康 聚焦近视精准防治”,带来了多元化的观点碰撞。
白继教授在圆桌会谈中提到,“近视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病理性近视,病理性近视不只是在高度近视患者中出现,在低、中度近视患者中,也可能伴有这种眼底病变,因此预防、控制近视显得尤为重要”。白继教授强调,近视没有安全阈值,应强化近视的宣传教育,尽早筛查。家长在孩子还没有近视时,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近视防控治的工作中,眼底检查是不可缺失的部分。白继教授还进一步分享:“我们要识别、发现、记录眼底病变,应该做好‘基线检查’,这样通过后续观察,精准判定病变发生的时间、强度,从而判定眼底状态和处理方法,以避免不可逆的视力损害;目前采用的真彩、超广角眼底成像技术,这种创新技术可以支持我们完成这一工作。在白继眼科就诊的孩子,我们都会对其进行眼部“基线检查”,定期复查,做好长期随访跟踪。”
“注重儿童青少年期的眼底管理,同时屈光矫正手术术前术后持续关注患者的眼底健康。建议近视眼底稳定的每年检查一次,不确定是否稳定的可以半年检查一次,定期检查、关注,早发现、早治疗。”白继教授表示,除了眼底病变和近视人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人群也应当重视眼底情况,建议定期查眼底。
我国当前眼科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眼科从业人员数量、质量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白继教授呼吁医疗机构应以“全生命周期眼健康”为切入点,加强对行业医师教授、技术、信息等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行业人才的专科服务能力及素质,并引进高精尖设备,提升检测结果的科学有效性,提升近视防治精准度。
最后,白继教授对《2023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趋势报告》发表了畅想及倡议:未来,必须针对性地加大儿童眼健康知识教育;同时在国家大的战略框架下,我们要把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的工作做的更务实、更精准、更科学。
相关链接
《2023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趋势报告》实用建议:
为了保护孩子的眼睛健康,无论家庭中是否有高度近视的遗传因素,家长都应该尽早关注孩子的视力问题,早监测、早发现、早干预,及时预防近视或其他眼病的发生;
诊疗记录对评估近视防控效果和调整干预方案有重要作用,家长务必妥善保存、整理诊疗记录,以便随时跟踪孩子的眼健康情况;
定期复查是近视防控的重要环节,建议近视儿童青少年至多6个月要进行一次复查,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家长应当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为儿童青少年选择安全、有效的近视干预手段,建立科学的近视管理目标和合理预期;
学龄前儿童家长也应当重视近视防控,增加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其近距离用眼时间,培养其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护其眼健康。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
澎 女性体内塑化剂含量是男性的近6倍,背后有何原因?
-
小 女生每天都洗内裤,为何中间还是发黄发硬呢?一文解答
-
财 发烧、流鼻涕、喉咙痛,但不是新冠!又一种呼吸道病毒在美国肆虐
-
小 沉迷“小黄片”,大脑会萎缩?一文解开疑惑
-
深 不吃早餐,会得胆结石吗?
-
康 徒手复苏术能降猝死率吗
-
财 3.2亿元反垄断罚单,能解多少“短缺药”的燃眉之急?
-
小 肝功能是不是可以检查出肝癌?医生来告诉你,建议早些了解
-
深 救命啊!怎么才能让蚊子去咬别人?
-
人 “长白山地区山野菜指南”来了!盘点那些天然美食!
-
健 花21万元打“抗癌针”,竟是可乐!真正的抗癌方法是这些
-
八 新冠感染高峰又至,但人群感染率未知,每过半年就要感染一次吗?